正在阅读:刮目相看!奉新一个小地方竟有两个象样的玻璃厂...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刮目相看!奉新一个小地方竟有两个象样的玻璃厂...

转载 方璜2022/10/08 09:10: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网 1430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港下工业区巡礼

10月6日,国庆节假的第6天,趁着厂区无人上班,不影响拍照,去了趟港下工业区,为老板们介绍该厂情况。


首先,去了"精星玻璃厂,罗会礼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详细介绍了该厂的由来。



1965年初,港下大队创办了综合厂,任命葛革根为厂长。当时,头脑活络的他,上任不久,即办了一个砖瓦厂,一个机米厂。1968年10月,接收了1户南昌下放人员刘瑞仁等,还有知青罗罕夫、罗放、彭杰、唐友珍、张志菊、罗启凤,彭杰夫人等。


约在1977年后,勇于创新的葛厂长引进生产玻璃初始产品线。产品有煤油灯瓶、插花瓶、煤油灯罩、马灯罩、大小金鱼缸等等。其中1985年小鱼缸在深圳很畅销,大多是小孩、学生买。

全大队有近半人从事玻璃业,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师,销售业务人员,其中就有: 陈得桥(毛毛)、宋士进(根也者)、程龙国(大古)、廖绵富、钟其春(外号艳古)、吴仁根(麦也者)、袁我根二人等等。


玻璃厂自开办以来,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产品供不应求。1988年,港下玻璃厂,改名为"罗市玻璃厂"。由于横向联系、招商引资成功,中国建筑公司某局遂加盟,派来姓孙的等人参与经营。淘汰原来的玻璃生产线,仿效玻璃行业始祖秦皇岛玻璃业,改版生产平板玻璃,企图一步到位。由于步子迈得太快,亏损几年后,乡政府派人接管,后在在企业改制中,由私人买下。


之后,葛革根带着大量家乡玻璃业子弟,曾在奉新县乡镇企业局空房兴办玻璃业。几年后,回罗市港下原乡建材厂址重新建设玻璃厂,这便是今天的精星玻璃厂,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生产假山鱼缸、灯光鱼缸、罗式鱼缸、各式灯具玻璃罩等工艺玻璃器皿。工人实行三班倒,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葛厂长前年去世后,由其女婿罗会礼接任厂长。

葛革根,是罗市玻璃行业的创始人。一人搞活一个大队的经济,这在当年来说是多么崇高的壮举。港下村曾在村口建有葛革根的"功德碑"。


厂里每天有专用班车接送上下班人员,月工资3000一7000元左右,吹大、小泡计件为酬,送货、捡灶、磨光、切割,验质、包装、装车者,计时8小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打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罗市、仰山、上富三地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特别是送货较轻松,多是妇、老、弱者人履职。令人唏嘘的是,在精星玻璃厂,工人住在二层楼房,而厂办公室、厂老板却在平房住。




之后,我折转去不远的马井里兄联玻璃厂,不料无人。只得向兄联玻厂法人代表赵兵的亲叔赵修利先生了解厂情,他说: "每班工作人员约在100人之间,其他的情况和产值,大抵与精星玻璃厂相同"。


也就是说,每24个小时,港下工业区有600人在工作,每年,有2千万元的玻璃制品销往国内外。这相较大厂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在我县、罗市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景象。

令人欣喜的是部分未婚男女青年们,在共同的玻璃制业工作时,找到了真爱,他们互相倾慕、恋爱。2012年,在精星玻璃厂、如港下村港下组余名万大儿,梧岗村钟家组邓远斌二女。2008年兄联玻璃厂南昌技师陈越,与仰山人罗姓姑娘成婚,总共不下十对了吧!

玻璃产业,异军突起,"车大转弯慢,船小好调头",港下工业区玻璃厂,毫无疑问均是小型玻璃企业,在市场杠杆的调节下,什么销,产什么,从128毫米小鱼缸,到特大鱼缸、到人们装饰用的各类灯罩等等,100多个产品样式,任客户挑选、订制。他们桐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与时俱进,前程一片光明……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生于1957年10月23日。初中文化,1976年5月15日参加工作。先后任罗坊供销社营业员、部门负责人、经理(法人代表),澡溪、宋埠供销社主任(法人代表)。1985年2月2日,奉新县政府调其往深圳西新联合贸易公司工作。1988年获奉新县书法比赛"优秀奖"。次年转为奉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书法协会会员。1990年,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宜春分校"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