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看柳溪乡店下村这样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看柳溪乡店下村这样探索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
转载
方璜于 2025/02/26 09:54:3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党建
1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柳溪乡店下村地处赣西北生态屏障区,作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和“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基层治理中面临传统农耕向现代产业转型、空心化治理、乡村红色旅游开发等新课题。在新春开工之际,店下村立足“党建引领、三治协同、四融赋能”治理路径,以“把脉问诊”思维开出三剂“良方”,探索构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店下村俯瞰图)
一味“党建”方:注入基层治理“活力剂”,锻造红色引擎。
店下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打造红色名村为重点的基层治理路径,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基层治理成效。织密“组织网”。推行“党支部+村小组+网格”组织架构,将7个村小组划分为15个红色片区,建立“1名支委+2名党员+N户群众”的联户机制,实现在红色旅游、民宿产业、竹木产业、农业合作社等领域党组织全覆盖。创新“双培双带”工程 。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工程,计划选配“80后”“90后”返乡创业青年进入村“两委”班子,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搭建作用发挥“大载体”。通过完善党建墙,设立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大讲堂”“田间课堂”“夜间议事会”等特色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味“融合”方:涂匀基层治理“粘合剂”,激活内生动力。
店下村在过去一年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夯实自治基础、强化法治保障、着力德治引领为抓手,深化三治融合,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显著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自治固本筑基。完善“村议事会-组理事会-户代表”三级协商体系,推行“积分制+红黑榜”管理,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10余项指标纳入考评,评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农资产品,28户农户在“积分超市”兑换农资产品68份。制定村规民约,并将村规民约“上墙”,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法治明规立矩。店下村以“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宜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基础,整合村里红色资源,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资源相结合的特色品牌,建设红色法治广场,更新法治宣传栏,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7次,引导村民学法、遵法、守法、用法。德治润心聚力。深挖“水契石刻”“客家劝和六法”等古色德治资源,成立“老支书调解团”,有效化解山林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助推全村196户2.68万亩林地顺利延包。修缮明清古祠堂打造家风教育基地,组建“五老道德评议会”“乡贤理事会”,开展“五美五星”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尚礼明义。
一味“契机”方:巧用基层治理“催化剂”,释放乘数效应 。
店下村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店下村将抓住“四融一共”项目建设契机,以推进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为重点,使全村朝着共同富裕跑出“加速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景村融合促蝶变。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对九百公路沿线116户传统民居进行风貌整治,将全村9家民宿培育成精品民宿集群,开发“春采茶、夏避暑、秋晒秋、冬民俗”四季旅游线路,依托生态茶园打造“竹海茶韵”景观廊道,让村庄环境更美丽。产村融合强筋骨。构建“高山有机茶+食品加工+红色研学旅游”产业体系,在30余亩智慧茶园示范基地补种茶苗2万株,培育“竹海武茗”茶叶品牌,今年茶园预计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0000元以上。延伸茶叶深加工产业链,拓宽忆店红食品加工厂生产销售渠道,以发展壮大产业增加就业岗位,预计帮助4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增收2000元以上。建设红色研学食堂,以红色研学带动消费,让群众收入更可观。城乡融合惠民生。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农村、水利交通等各类资金项目用于加固河道护岸、完善水利设施、修复村间道路、新建休闲体育场地,推进“15分钟乡村生活圈”建设,在村部综合服务中心嵌入就业指导、快递物流、邮政电商等便民服务,让基础设施更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