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翟、廖二姓原来是亲戚!】
一日陪老父亲(98岁)在乡村公路上散步,边走边聊,他突然冒出来一句话“翟、廖两姓的祖先是亲家!”
我忙问为何两家祖先是亲家?老父亲说这个说法也是他听从老辈那里听来的。他还说,翟、廖两姓人家的祖先是互换了祖居地的!据说,翟家现在居住地原来是廖家的,而廖家现在居住地则是翟家的,是先前互换结果!
翟姓祖先从南阳迁来奉新,最早就在冯川的沙溪(本地叫“沙洲里)居住,而廖姓祖先自宋代迁至奉新,最早居住地就在现在赤田镇老居翟家这一带。据说当时两姓人好像都“发”不起来,人丁不旺。后来两家祖先找来风水大师实地勘察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翟家原来居住沙溪(沙洲里)是一块“狮子🦁地”,和翟姓人家不合,所以“发”不起来;而廖姓人家原来居住地是一块“老虎🐅地”,也与廖姓人家不合,所也“发”不起来。但是廖姓人家与狮子地相契合,狮子地是廖姓人家的“欢喜地”。同样,翟姓人家与“老虎地”相契合,老虎地是翟姓人家的“欢喜地”。于是翟、廖二姓祖先结成儿女亲家,并按照风水大师建议互换了祖居地,从此两姓人家各种开枝散叶逐渐发展起来了,廖家后来还发展成了奉新县城里的四大家族(“徐、廖、甘、帅”)之一,而翟家也发展起来了并不断扩展,就在奉新一地就有:赤田老居翟家、赤岸店前翟家、遐陇翟家、沿江边翟家,等等!
以上是属于口口相传的“传说”,翟、廖二姓各自的家谱里是否这样的记载就不得而知,但在现实里的确有这样“事实”:一是在沙洲里原先的确有一条“翟街”,现在城市改造已不见了;二是原来从店前翟家去老居翟家的路上,在一处立着廖姓祖先坟墓的大碑石,我们小时候去山上放牛砍柴时看到过,现在不知何原因不见了;三是我又问了翟、廖二姓现在一些乡贤、村官,他们也纷纷表示好像的确是那么回事!
当然,这里有一些传说的成分,但的的确确是两家都发展起来了,而且还出了一些有名的人物,这里就不一一表了。只说一个数字:目前就翟姓人家而言,单是老居翟家现在人数已有四、五百之多,而店前翟家则是七百多人。廖家的人口发展更是可观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也是在不经意发现的,这就是奉新老家原来一些文字的方言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不同,比如,老家奉新对“城”字的发音是“裳”,比如:黄城就发黄“裳”音,冶城就发冶“裳”音,城渡就发“裳”渡;还有,“大”字发“拓”的音,比如大栗树下发“拓”栗树下,大姨发“拓”姨……如此种种,可能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客家方言有关。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都很有意思的!
作者简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