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劳动教育,推动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奉新县充分挖掘当地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红色文化等本土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研发地方劳动教育课程和红色教育课程,将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构筑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五育并举”课程体系。
制定实施《奉新县地方劳动和红色教育课程研发方案》,将劳动教育和红色文化课程研发计划列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项目,纳入教育重点改革任务。同时,主动争取省教育厅支持,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坚持试点先行,遴选冯川三小为试点,奉新二中、奉新六小、干洲中心小学等为成员,组建县劳动红色教育中心教研组,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制定前期试行、中期成型、后期推行三步走方案,示范推动全县中小学劳动和红色课程研发。围绕奉新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客家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组织中心教研组人员通过跑单位、访村庄,查资料、询老人,历时多月,收集整理了一批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传统美食、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等资源,分类梳理、系统整理,建立劳动红色特色教育“资源库”,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提供素材支撑。同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师生讲红色故事、特色优质课等比赛活动,集思广益,进一步充实特色教育资源库,增强青少年对家乡的风俗文化、民族遗产、革命历史、革命英雄的了解,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中心教研组坚持以学科融合为架构,经过集体备课、试讲磨课、编辑设计、拍摄剪辑等阶段,形成了出第一批精品特色文化课程。如,结合端午节契机,推出《特色美食虾须及其制作》《传统美食之端午粽》等劳动教育课;结合“七一”建党纪念日,推出《长征路上的宣传员彭家伦》《红军桥的故事》等红色教育课,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中心教研组总结劳动、红色教育课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及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组织编写了劳动教育地方教材——《劳动最光荣——舌尖上的奉新》并在全县中小学校推行,教材共收录20节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同时,鼓励全县中小学校结合当地特色积极开发劳动教育、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形成全体教师研发劳动、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浓厚氛围。在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广大教师全程参与课题研讨、教材编写、试讲磨课、拍摄剪辑等,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展了教育教学认识,涵养了教育情怀,提高了教研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打造一批研学实践基地,将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址打造成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践基地,全县新增劳动红色实践教育基地9个。创新开展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视频教学等教育教学。组织开展穿红军装、看红色电影、重走红军路、吃红军餐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亲身体验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提升中小学生参与度。通过建立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有效弥补了常规教育教学的短板和不足,扭转了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的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状,完善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技能和创造能力。
《江西改革工作简讯》2022年第1307期
来 源:奉新县委改革办
编 辑:信息处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