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他们不远千里,重回民航奉新五七干校,寻找那些珍藏的记忆...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他们不远千里,重回民航奉新五七干校,寻找那些珍藏的记忆...

转载 方璜2024/12/06 08:37:4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481 阅读 0 评论 2 点赞

重回故地,寻找珍藏的记忆

当决定再一次重回干校的那一刻,心底那根青春的弦就又被悄然拨动了。怀揣着几分期待,又夹杂着些许忐忑,我们踏上了奉新东垦罗塘分场的一趟寻忆之旅。


在舒卫平、田南昌、戴迅、闫梅芳、余克军老同学陪同下,沿着熟悉又些许陌生的道路前行。几双眼睛一直盯着车窗外,曾经走过的红土地和稻田小路,如今已悄然变了模样。


首先来到总部大院,门口赫然立着一块巨石牌,上面镌刻着”中国民用航空奉新五七劳动学校旧址 1969—1972年”字样,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大家围着石牌看了又看才合影留念。

左起: 贺光年、张玉芹、刘秀云、李浩、白春生、张贵航


我们都是1969年跟随父母从天津来到江西奉新民航五七干校的。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的豆蔻年华。


重回故里,寻找珍藏的记忆,这是一段充满怀旧与感慨的旅程。一步步踏回那些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那些承载着父母辛勤劳动、自己成长欢笑与泪水的地方,心情感慨万千。


沿着铺设花石子的小路走进大院,映入眼帘最明显的就是由几个人才能围住的大樟树。大樟树粗壮苍劲、树冠横斜、根深蒂固,底部做了围栏,周边漫上瓷砖,但没看到树叶,与我们17年19年来时大不一样,感觉到大樟树病了。不知下次回来还能再见到枝叶茂盛的大樟树。

左图2017年拍摄 

左起 : 白春生、黄怀鲁、刘秀云、李浩、张玉芹、黄美可

拍摄于2019年

2024年拍摄

左起刘秀云、贺光年、白春生、李浩、张贵航、张玉芹


在老同学张作云的视频中得知大院已经做了修缮,漫了砖地,将破损的房屋门窗恢复如初。曾经住过的地方,留下少年记忆的地方,即熟悉亲切又遥远的地方。再次看到整齐的总部大院,感到欣慰。询问了东垦农场人员得知,石牌是东垦罗塘分场立的,房屋修缮也是他们做的,心存一份感激。

图为2019年时总部大院的场景


离开总部驱车来到干校附属子弟学校旧址。学校自然是必去的地方。


只有大樟树是原物,其它建筑都是后来建成的,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曾经的校舍是我们将牛棚改造而成,用竹帘做的隔断,我们再用泥巴将竹帘糊成了一道道墙,建成了一间间教室,教室相连只有门框没有门。


刹那间仿佛听到了教室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那些青涩的面庞、那些无忧无虑的笑声,都让你感到无比怀念。


大樟树还在道边静静地伫立着,高大挺拔的树干,枝叶茂盛,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这片珍贵的自然环境。

拍摄于2017年

左起黄怀鲁、黄美可、李浩、刘秀云、白春生、张玉芹

拍摄于2024年

左起刘秀云、张玉芹、白春生、张贵航、李浩、贺光年


树下曾是课间嬉戏打闹乘凉谈天说地的角落。我轻轻抚摸着树干,粗糙的纹理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它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年少,见证了那些懵懂的情愫。那些课堂上时而发呆、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小声说话、时而递张小条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看到路边的蓖麻植物,李浩回忆说,当时和贺光年最快乐的时光是一起逮麻雀掏鸟窝,用蓖麻烧火烤麻雀吃。看着李浩侃侃而谈仿佛当年掏鸟窝的经历、那种兴奋、好奇与探险就在眼前。


贵航回忆说,经常去挖树根搂树叶当柴烧。

我还记得桐油树叶好烧耐烧,还有牛粪饼当柴烧也是好用的。


大家七嘴八舌诉说着,拿着小板凳早早地占好位子观看露天电影;二哥在井边救起孕妇却被别人抢功到处讲用;让老师赶着鸭子上架般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去石鼻赶集;分派打群架;抢占地盘刮树皮……大家诉说着过往,我一一拾起,拼凑出那段色彩斑斓又无比珍贵的时光,让珍藏的记忆在这重回的瞬间,成为我心底永不磨灭的美好。


学校旁有一排老旧的房屋那是张贵航贺光年曾居住过的家。

贵航和光年确定一下自己家的房间并合影留念

贺光年原来的家至今还有人居住了五十年。


贺光年激动不已诉说着房屋原来的的结构,老人家说搬过来后就进行了改造拆除隔断墙,两人亲切地交谈着,激动的泪花模糊光年双眼,并在老屋与东垦夫妇合影留念。

2024年拍摄


从天宝村回来,就去了中间家属院,这是我家、李浩家、白春生家、张贵航家所在地的名称。一排房子住有十三四家人家。


这次回来我家原住房已自然倒塌,只剩下一段墙根,寻不到了原貌。曾经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经历了成长的烦恼与喜悦。房屋没了记忆还在,看着旧地仿佛穿越到了过去,与那个年少的自己相遇。

左边的图片是2017年拍摄的我家

右边的图片是2019年拍摄的我家

这是我家房屋倒塌的地点。2024年拍摄


春生家旧址几年前就已经拆除建成小楼。

李浩家门前合影,旁边的小楼就是在春生家原址上搭建的。


我见到了东垦的朋友老谷。


我们初见于2017年,我们民航好友六人到江西婺源篁岭三清山旅游,就先回了趟干校,东垦的老表见到民航的人回来,很热情。问了贵姓知道他姓谷,稻谷的谷。我告知老谷我家住在那个房间,并询问着东垦农场的情况,老谷一一介绍着讲解着,很谈得来就成了朋友,临别时告诉他我还会再来。

拍摄于2017年左一老谷


2019年再回干校,老谷问我,你又来干啥子,我说想这片土地了,就来看看你。

拍摄于2019年,我和老谷


2024年重回故里,在老谷家门口喊他,老谷我又来了,老谷说,心里惦记就回来吧。


老谷带我们穿过他家厨房来到后院,指着他以前的机械井说已经不用了。还告诉说,我家的房子是自然倒塌的,并指给我看剩下的痕迹。


我们寻找的是以前吃水用井,老谷指指说还在那,我们绕过去,眼前出一条柏油马路来往有车辆通行。前两次来都没有的。这次又有了新的发展。从土坡下来看到了残破老井。

拍摄于2024年 我和老谷

重回故里,熟悉与陌生交织。年少时的大院、学校、大樟树、老井,曾相识却又添了几分沧桑,这一段旅程让我们不仅找回了那些珍贵的记忆,故乡的情越发深沉,如同一坛老酒,越陈越香,在心底久久回荡。


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为将来再次重逢。

作者:中国民航大学老师  刘秀云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