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溪泮村位于干洲镇东南方向,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良好。近年来,溪泮村以“秀美溪泮”品牌为抓手,用好用活村规民约,广泛激发基层内生力,把“大道理”融于“小村规”,形成“生态共护、婚俗共约、民生共建”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
按照人居环境整治标准,溪泮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村规民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人性化、常态化、全民化等一系列举措,聚焦环境卫生整治的难点、重点和堵点,齐力清“死角”、全力扫“盲区”、发力治“顽疾”,扎实开展人居环境长效整治提升行动;整合各类资金40余万元,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成村道路硬化、户厕改造、绿化提升、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程。近年来,溪泮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入户发放倡议书523份,督促住户落实“门前三包”,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村庄清洁行动50余次,累计清理垃圾95吨。清拆危旧房屋2间,清拆面积达240平方米。楼下组、后屋组、芦坪组路段铺设沥青路4.5公里,全村主、次道路安装路灯共58盏,实现主要道路硬化比例达100%。厕所改革64户,土地整改500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夜间出行不便等民生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干群面对面、好人宣讲等活动把人居环境提升的最新做法和要求告知大家,既有助于改善村民习惯,又能促进村庄环境提升,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同。同时,定期选树典型,结合积分制给予适当奖励,充分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了村民保持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也建立起了常态化管理机制。
聚焦婚丧喜庆大操大办、请乐队、摆大席等陈规陋习,在村规民约中加入婚丧喜庆酒席标准、随礼金额和奖惩制度,对红白喜事新办的村民,优先考虑评先树优和物质奖励,对大操大办者取消各类评比奖励、慰问金等待遇,若有擅自请乐队办丧事扰民的,对当事人和乐队都按相关法律进行劝阻或给予经济处罚。在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中,村民酒席标准、随礼金额都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酒席一餐的规模控制在15桌以内,菜品一桌12至14个,凡有村民举办红白喜事,家家户户都有代表来参加,并帮忙买菜、做饭,同时给20元的随礼钱,遏制铺张浪费的现象。
村民余克谋是奉新县干洲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但凡红白喜事需要办酒席,他就是溪泮村水头组“内定”的“账房先生”。他积极响应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号召,儿子考取西南交通大学没有办酒席,就连自己过60岁生日,也仅仅是遵循着村里传统习俗——“下面条”并挨家挨户送上1斤挂面和2个鸡蛋。2023年获评江西省移风易俗“好家庭”后,村委邀请他加入溪泮村宣讲小分队,在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演出及宣传活动时进行宣讲,通过讲述自己的事迹号召更多村民婚事新办、喜事简办。
除此之外,溪泮村通过兴建文化广场、健身广场,为村民提供文娱设施,引导村民开展健康文娱活动;丰富“我们的节日”内涵,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系列活动,在全村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婆婆”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引导群众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文化振兴汇聚磅礴力量。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党建+网格+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把工作对象变成工作力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村级事务公开透明。
通过这一机制决策重大事项12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村里设立了“纠纷调解室”。每月定期邀请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在这里共商村务。通过这种形式,先后收集意见建议56条,化解矛盾纠纷18起,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为突出村民主体,释放自治活力,溪泮村将网格化管理融入村规民约,各组以30户左右为一个单元划分微网格,并选配一名微网格员,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民事代办、民意征集等服务编入网格事项清单,进一步缩小治理单元,村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溪泮村将继续深耕“秀美溪泮”品牌,真正把村规民约融进村民心里,“规”出好民风,“约”出新风尚,逐步实现村民更富裕、精神更富足、乡村更美丽的目标。
亲爱的市民:
奉新正创建文明城市!请文明用语、诚信经营、礼让行人、公共场所不吸烟、不高空抛物……奉新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