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这个东西,奉新曾家家户户都有,估计你没见过?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这个东西,奉新曾家家户户都有,估计你没见过?

转载 方璜2025/07/07 14:43: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远航奉新 7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我家曾有口备战缸



上世纪60年代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长期处于对立冷战状态,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发表了一系列最新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备战备荒为人民等。

有关毛主席话语的表述,文革前的一般都称毛主席语录,文革后的都称最高指示,新近发表的又称最新指示。那时候,每当毛主席有最新指示发表,全国人民便欢欣鼓舞,敲锣打鼓,抬着大红色的最新指示牌,热烈庆祝最新指示发表,就像过年般的欢乐喜庆。

为响应伟大号召,全国人民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我们兰家生产队……哦,应该不叫生产队了,那时候,实行军事建制,全民皆兵,兰家称排,我们邻村泽上称连,坪上大队称营。泽上虽然也是生产队,但村子比兰家大,人口比兰家多,属于我们的上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要去泽上开会。

会上连领导讲话:同志们!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毛主席号召,贯彻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今天开会的主要会议精神,就是传达上级通知,开会以后我们队……不不不,我们连,我们排要家家户户自置一个备战缸,什么是备战缸呢?就是每家每户在厨房的灶台上放上一个缸子,用红纸写上备战缸三个字,然后贴上。每次淘米煮饭时,先掏出一把米,省下来放到备战缸里。一餐省一把,一个月就是九十把,一把米就算一两吧,九十把就有九斤。同志们了,这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呀,我们还有口号呢:省出米一碗,打击帝修反!省出米十斤,苏修上西天!战时吃干斗志旺,平时吃稀苦也甜!忙时多吃,闲时少吃!

会场里,有社员在私下里嘀咕:哼!省,省他娘的,老子从来就没吃饱过,还怎么省?有社员提问:我每次量米时,自动掏下一把米放回米缸里,行吗?备战缸放在灶台上碍手碍脚,弄不好打碎了,米洒了或弄脏了,反而更浪费。

连领导回答:不行,绝对不行!不放在灶台上,谁知您省了没有?所以,一定要放,不但要放,而且还要贴上备战缸三个字。过几天,上级领导还要专门组织进行检查,到家家户户来验收:做得好的要大力表扬,做得不好的要批评教育,四类分子破坏捣乱的要开大会狠批猛斗。

那时候,风声也确实是紧。中苏边境,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珍宝岛事件,我人民解放军和入侵我国的苏联兵干上了。英勇地解放军战士不怕牺牲,勇敢作战,打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涌现出孙玉国、于庆阳等一批战斗英雄,他们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榜样。

所以,要准备打仗,全国人民是积极响应的,行动上是支持的。

于是,开过会后,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弄起了备战缸。其实严格说来,那缸不应叫缸,而应叫罐或瓶。我记得我家和叔叔家,都是一个装宝塔糖的大圆玻璃瓶,大约可以装五六斤米。叔叔毛笔字写得好,用红纸写了贴在瓶子上。其他人家也是一样,五花八门的大玻璃瓶,用的最多的是到镇上百货商店弄来的散装雪花膏的玻璃空瓶。可惜那时没有相机或手机拍照,要不遗留下来绝对是珍贵的文物照片。

从此家家户户每次煮饭淘米前,都是先抓一把米放到备战缸里。开始时,大家还是认认真真做的,可到后来吃不饱,本来就省着吃,再抓下一把米不就更饿了。

村里有位明白人说:你们哪,真是老实,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吃饱了再说。那些个什么缸缸罐罐的,都是花架子形式主义,哄鬼骗菩萨的,你们量米时,多量一把不就得了,咋那么死板,大家被他说开窍了,以后便如法炮制。

后来才知道,好多人家其实早就是这样做的,不过,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罢了。大家不谋而合,上面来检查时,家家备战缸里都有很多米,有的是听说来检查,临时匆匆忙忙倒进去的,听说还得了表扬呢。不过,有一户人家检查起来时,备战缸里却是没有一粒米。连领导责问他怎么回事?说都像你这样,打起仗来怎么办?

那户主却抹把眼泪哭开了:连长啊!我也是天天想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可是苏修王八蛋还没打过来,我们家先闹起了饥荒,两个孩子不懂事,特他妈的能吃,饿得哇哇大哭,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呀,只好先备荒后备战了。

检查人员见他家里确实没有了一点粮食,哭笑不得,一顿批评教育后,只好还是预支了一点口粮给他家了。

后来这个形式主义的备战缸就从灶台上悄然失去,杳无声息了。

正因为粮食的重要,所以后来那句:要吃米,找万里的民谚,反映了全国广大农民的心声。邓小平同志的名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是颠不可破的真理。

图片

读者朋友:那时候,你家也曾有过这样的备战缸吗?


 2025.07.03

作者简介

杨四保


1958年5月出生,奉新罗坊人。爱好文学,有作品见诸报刊、网络平台。现居珠海,系奉新县作家协会会员。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