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那一年,奉新两人因谣言双双自尽,造谣的人原来是他...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那一年,奉新两人因谣言双双自尽,造谣的人原来是他...

转载 周芸2022/07/07 08:54:0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信息网 117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造谣中伤出人命 

法律制裁天理昭













1995年前,奉新县西部某镇的大街上,一位70多岁瘦小的老人,佝偻身躯行走着,沟壑纵横的脸上,露着可怜巴巴的眼睛,给人一种和善、懦弱的感觉。然而,如此懦弱、柔顺的高龄老人,却总是遭受到旁人恶意的目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53年底,镇中街居民家,白天时常遭窃,此类事屡次三番发生;贼是乘上午9一11点时,大家去了户外劳动、小孩去了学校,家中无人时,采取撬锁(那时大部分是铜横锁一撬就开)、托门(全是门轴门一托就开)的办法;解放初,居民家中虽无甚紧要值钱物资,但"贼入堂厅,没东西也要摇个钻钉"!他是不会空手出门的。

大部分人家里有"梁上君子"光顾,引起街邻极度恐慌,人们聚集在一起,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窃贼所为;有的大妈,甚至拿出砧板、菜刀,用寻常的方式、咒骂小偷不得好死。居委主任很关心居民家被窃事件的发生,将此情况汇报给有关方面处理;可"捉贼捉赃",无根无据,他们也感到毫无办法。

人们痛恨窃贼,"他"己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贼是某夫妻,全街只有他们在家";此谣传一出,一传十,十传百,只需二三天功夫,全街上下几百户人家全知道了、是某夫妻干这不齿之事;该夫妻年纪50左右,均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无儿无女,开有一小杂货店赖以谋生;近几日,忽觉得街人对他们横眉冷眼、交头接耳指点,店铺也没有了往昔的热闹。

他们忙去问了下上街亲戚,才得知变故原委;遂心情沉重、哭哭啼啼找到有关领导,大呼冤枉,要他主持公道……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对此,毕业于民国协和中学的刘某就不相信,他说"两人都是腿软病人,撬锁托门、偷东拿西都是力气活,他们根本不可为;贼,必是壮汉后生"。

那时,人们法律意识淡薄,更不知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约二个月后,小商店因毫无生意终于关门。他们夫妻俩抱头痛哭一番;"这遭天杀的造谣者,不知哪里得罪了你"?唉!遭此冤屈、生活来源也断了;陷入绝望的他们,在1954年的小年下半夜,涕泪纵横、啜泣不成声良久,最后为证清白、夫妻俩毅然决然地双双悬樑自尽……

出了人命,可不是件小事,上级派出公安人员来侦破此案,查出是一宗因谣言引起的惨案;继而查谣言出处,最终找到制造谣言人。时年30岁的他,风华正茂,气宇轩昂,家境又好,是一个省城读过中学的毕业生,颇受街邻看重。

此人三口之家,有一独女,开一饼店,喜看《三国》《红楼梦》等书;性格孤傲,口无遮拦,可随意制造谣言,逼死夫妻俩命(三个月后窃案被破,真凶是一杨姓青年所为),这就触犯了刑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判处他无期徒刑;他终于为自己的不耻行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罚;服刑至70岁后,由于生理原因,病痛接踵而来,司法监狱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护送其返家由亲人看护,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生于1957年10月23日。初中文化,1976年5月15日参加工作。先后任罗坊供销社营业员、部门负责人、经理(法人代表),澡溪、宋埠供销社主任(法人代表)。1985年2月2日,奉新县政府调其往深圳西新联合贸易公司工作。1988年获奉新县书法比赛"优秀奖"。次年转为奉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书法协会会员。1990年,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宜春分校"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其中部分图片无法和版权者取得联系,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并表示歉意!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