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奉新县赤岸镇有一位退伍军人,他曾经满怀激情投身火热的军营,成为一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如今,他退伍不褪色,岗位立新功,以优秀军人特有的素质迅速完成了一名军人到村干部、镇行政执法队干部的转变,工作屡创佳绩。金秋十月,我走进了他的故事。
出生在赤岸镇的严振寿,1987年应征入伍,第二年就担任班长,1990年5月入党。在部队期间,他是个优秀战士、连队训练标兵、技术骨干,先后荣获“优秀士兵”3次,连嘉奖3次。1991年退伍后,当地政府把他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安排在赤岸镇赤岸村,先后在民兵连长、会计、治保主任、文书、村委委员、党支部副书记岗位任职,一干就是20多年。直到今年2月调入镇综合行政执法队。
赤岸村拥有人口4千多,是县城城郊较大的一个村,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少区域系城市的规划区。尽管他从村干部转变为镇干部的身份,但工作性质、任务以及工作责任几乎相近,经常涉及到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落实,一系列的征地、拆迁、修路、建房等工作艰巨又复杂,甚至街头市容市貌、乱停乱放、村民纠纷、违法挖沙、砍伐木材等都是他的工作职责管理范围。严振寿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凭着在赤岸村工作多年与群众奠定的良好基础,以人性执法,因人因策的工作理念,只要是他接到的群众反映或现场的突发问题,都能较好地控制矛盾的激发,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迎刃而解。有时为了解决一个纠纷或一处予盾,常常是披星戴月,甚至连饭也顾不吃。他踏实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得到赤岸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肯定,获得过“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30余次。
前不久,我是因去安徽寻访奉新籍烈士严修水的革命经历在同一车上与他相识,而他是听严氏族人说要去安徽追寻抗日烈士的革命足迹后,要求加入担任驾驶任务一同前往的。路上他对我说,作为退伍军人去祭拜追寻革命先烈,就是与前辈一次情感的交融,就是心灵无限敬畏和崇拜的表达,在追思的过程警示自己军人本色不能丢,军人情怀不能弃,若有战,召必回,时刻准备着。由此可见,人生中若有了当兵的经历,他的血液就永远流畅着军人的自豪和信念,那份难以割舍的军旅情怀将是他心中永无尽头的深深眷恋。
据了解,严振寿在村委任职时坚持每年“八一”去走访抗美援朝老战士,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抗疫期间,他主动请缨在“党员先锋岗”值班,就像在部队站岗值勤一样,坚守岗位,从不畏惧,真正地做到了退伍不褪色,敢担责任,工作有为。他在村委岗位上曾带头捐款,村民纷纷响应共筹资20余万,筹建起自己所在的村小组公益食堂,这个组的群众乐于做慈善,敬老、尊老已形成浓热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严振寿从2008年开始至今连续14年每年二次无偿献血,每一年献血800毫升,累计献血11200毫升。至此,我深刻地感悟到:军人就是一块励志的石碑,一面刻着忠诚,一面刻着奉献。
其实,严振寿在多次村委换届中,许多党员、退伍老兵和群众由于对他的信任,建议他去竞选村主任,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职务不能分高低,工作不能分轻重,指挥员和战斗员的角色只是分工不同,我的工作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群众的需求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做,在任何职位都能做出成绩,这样才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群众的期望,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要牢记初心、不辱使命,永葆军人的本色。
时间在变,不变的是军魂;社会在变,不变的是军心。严振寿尽管退伍多年,但他那颗军人炽热的心依旧滚烫,他那份党员的誓言仍然坚定,我们期待他在新的岗位,潮起海天阔,扬帆正逢时,创造出更加倍感荣光的工作业绩。
甘道友
奉新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为《中国企业家报》、《法制周报》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宜春作家协会会员。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