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有针对性做好青少年心理疏导、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在全省高校遴选一批优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深入开展第二届“百场辅导进百校”心理健康教育志愿实践活动,40位专家陆续走进全省中小学校,“文明江西”公众号将持续跟进宣传。
近日,由江西省文明办、江西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百场辅导进百校”心理健康教育志愿实践活动走进奉新一中。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举行。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队员、宜春市孤独症心理干预博士工作站负责人、心理学博士、宜春学院黄仁辉副教授为该校学生开展了一场题为“青少年抑郁症识别与干预”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本次活动奉新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熊勇主持,全体全校教职员工参与。
活动伊始,黄教授由丘吉尔的名言“抑郁就像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引入介绍抑郁存在的客观性与多发性,告诫老师们应正视抑郁情绪及抑郁症,尤其是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引导老师们更专业地关注同学们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科学地识别与干预青少年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黄教授从“青少年抑郁症的出现”、“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自杀干预”三个主干部分,“实”“沉”地为老师们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科学冷静地介绍“ 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症状表现)、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正确认识青少年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的干预”,客观谨慎地介绍“心理治疗、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陪伴与共情、学习与抑郁症治疗的选择、阅读治疗、积极心理疗法”,细致周虑地介绍“青少年抑郁症的自杀干预”等。
老师们认真倾听学习,沉浸到讲座中,增加和丰富自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更有针对性做好青少年心理疏导、更有效度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更有温度地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赋能“充电”助力。
戴于根(副校长,分管德育):十分感谢省教育厅和文明办组织这次的活动,本次活动让全体教师系统地学习青少年抑郁症的相关知识,为教师开了一窗,看到一个新的领域。老师们听的认真,感触很深;甚至有不少教师请授课专家分享课件。总之,本次讲座十分有意义,全体老师在工作中将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为他们健康成长助力。
程玉兵(中年教师,班主任):听了这场讲座后,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有信心去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受益匪浅,希望有更多的这种学习机会。
彭琼(青年教师):我觉得这个讲座非常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很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多观察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有异常,私下多和他们聊聊天,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
黄文祥(青年教师、班主任):首先,是了解关于抑郁症的成因,原来它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以一句心理问题带过,而是人在心理上受到了创伤和生理上发生了病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长期的“心境低落”“兴趣及愉悦感丧失”“精力降低”为核心症状的抑郁症。这对于我们班主任而言,无疑是为送上了一个照妖镜,便于及时发现、预防、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抑郁症;其次,通过专家的讲解,我也意识到了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这打破了我心中的原有认知-抑郁症的完全不可逆,如此一来,也让我更有勇气和方法去应对抑郁症学生,这对于家长而言更是一个好消息,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家长放任自流、认命,最后痛苦的心理感受。我认为这对于学校工作而言,也具有巨大益处,有利于学校自上而下建立起干预机制,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抑郁致病率,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职责。
最后,学校相信,在国家,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的多方联动之下,学生会越来越积极乐观,朝着自身目标前进,从小一中走向大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心理学博士,副教授,宜春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江西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评审咨询专家,宜春市孤独症心理干预博士工作站主要负责人。从事心理健康科研、教育与咨询工作近19年,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在CSSCI期刊《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研究成果获第十八届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End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