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西门街有个徐浩,20岁时就名噪奉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西门街有个徐浩,20岁时就名噪奉新…

转载 方璜2025/03/17 08:42:19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20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徐浩生平及其诗歌鉴赏

樊明芳

徐浩,字巨伯,号广轩,明正德年间奉新县县市乡(今冯川镇)上坊西门街人。自幼读书刻苦,潜心古学,长习举子业,长于科举文章,二十岁时即名噪县学,所叹时运不济,屡踬名场,只得自叹命薄,以教书为业。其叔父徐象复为其撰《广轩君传》云:
“君讳浩,字巨伯,号广轩,荩叔公长子也。自幼受书,潜心古学,作时艺辄伐毛洗髓,游刃肯綮,不以词藻富丽见长。弱冠即饮香名,声腾泮水。为人淡泊宁静,寡言笑,家徒四壁,不病于贫,常取资于馆谷。乃若非义之财,一介不取,虽名场屡刖,所遇坎坷,惟以义命自安。训子侄以诗礼,家规严肃,人不敢以非分相干,族党有不平者,公以片辞决之,咸帖服,无退有后言。故公虽逝而端方之概至今犹啧啧焉。享年六十有三,卒葬莲花山。子一,倩兮。”
由上可知,徐浩从小致力于经史方面的学问,这是说他个人整体素养方面能力很强。他在作时艺时,能够达到“伐毛洗髓,游刃肯綮”的效果,足见他在撰写科举文章时,能够克服自身的毛病,抓住关键,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这是说他在科举实用方面的能力也很强。他写文章“不以词藻富丽见长”,足见他已经透过现象见到本质,完全不必依靠华丽的词藻来表现才华。正因为徐浩如此优秀,所以在他刚满20岁时,就声腾泮水,名噪县学。
徐浩为人恬淡寡欲,安宁平静,寡言鲜笑。他家徒四壁,但他并不因为贫穷而痛苦,依靠设馆授徒收取弟子的馆谷(学费)勉强维持生计。家里虽然缺钱,但非义之财,分文不取。虽然在科举仕途上屡次受挫,童生终老,但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认命自安。
徐浩教训子侄,一向以诗礼为言行准则,以家训为行为规范,族人在他面前绝不敢有非分之想,族人有纠纷,经他几句话调解,大家都会服服帖帖,过后也不会反诲。徐浩享年63岁,他死后很多年,族人只要一说到他,无不称道他为人公正,品行端方。
徐浩长于诗,但无专集传世。今仅见《新吴西门徐氏三修宗谱》卷44·诗类收录有七律四首,兹赏析如下。
赠从弟纯庵施财尚义
高风世泽传仪型,赖弟亢宗德更馨。五世兆昌君叶卜,百行称美士争铭。邻寒卧雪人予帛,族馁望烟米送庭。靡室旷夫悲独旦,代桥银汉会双星。
徐洪,字道广,号纯庵,系徐浩堂弟。为人恬静寡默,礼贤下士。邻里贫乏者周之,族属不能婚者为配之。正德六年(1511),徐洪为华林农民起义军所执,内有识之者,称其为善人,遂得释。时副使周一贯兵至奉新,徐洪出粟百石助军饷,又筑城百堵为倡,吴公以“施财尚义”匾旌之。
堂弟徐洪为人称道,徐浩以此诗赠之。首联赞颂徐洪继承祖先遗泽,具有高尚品格,为家族作出了榜样,为振兴家族增光添彩。二联写古人有“五世其昌”的说法,看来就应在堂弟你的身上了,各行各业都争相赞美你的美德,读书人都纷纷为你撰写铭赞。三联写堂弟事迹:邻居因贫困卧于雪中,你给人家送去了温暖的棉衣;族人因贫穷揭不开锅了,你看见人家的烟囱没有生火冒烟,便把米送到了人家庭院之中。尾联写家族男人没有妻室、女人没有丈夫,你为人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建立家庭。全诗盛赞堂弟乐善好施和助人为乐之美德。
哭弟素堂
半百光阴瞬息过,弟先兄逝可奈何?霜凋棣萼愁无尽,风落荆花恨更多。鸿雁行分声断浦,鹡鸰原冷泪盈河。黄昏自把寒埙续,月下吹成薤露歌。
亲弟徐素堂不幸逝世,亲兄徐浩以此诗挽之。首联写兄弟二人都已年过50岁了,无奈弟弟却比哥哥先走了。二联写严霜凋谢了棣萼(喻兄弟),让人愁绪无穷,大风吹落了紫荆(喻兄弟同枝并茂),让人怨恨不已。三联写鸿雁(喻兄弟)突然分行,凄惨的叫声断于水边,离群的鹡鸰(喻兄弟)身陷原野,其余的鸟都会悲伤不已。尾联写黄昏时只有哥哥独自吹埙(埙篪借指兄弟),月光下吹成了忧伤的《薤露》挽歌。全诗以棣萼、荆花、鸿雁、鹡鸰、埙篪等特殊意象来抒发对亲弟早逝的悲伤之情,用典贴切自然。
贺从子庠生高考案元
南州文运自将亨,王国森然起后生。苏字不违慈母训,案元已慰族人情。书宜细读抽丝绪,剑要勤磨耀日晶。老眼摩挲无别望,秋高万里看鹏程。
徐浩侄儿是县学庠生(秀才),在省督学主持的岁考中列为第一名,伯父以此诗贺之。首联写喜见侄儿考了案元,南州徐氏的文运或许从此要通达了,诗文王国的领军人物定当出自年轻人。二联写侄儿一向遵从慈母的教导,考中案元已让族人倍感欣慰。三联写读书正该细心,要像抽丝剥茧一般理清丝绪,宝剑只有勤磨才能发出闪耀的光芒。这是诗人对侄儿的期望。尾联表达诗人对侄儿前景的展望:希望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秋闱),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贺从孙庠生灿选贡
俄传紫诏下銮坡,抡选高才入网罗。乌府此时开贡录,鹿鸣来岁听新歌。卞和自是怀荆璞,薛烛应能辨太阿。漫道南畿秋色盛,还期上苑掇巍科。
(徐灿《阳溪遗稿》书影)
嘉靖丁亥(1527),徐灿举秀才于县学;嘉靖辛卯(1531),徐灿贡于南雍(南京国子监),伯祖父徐浩以此诗贺之。首联写朝廷紫泥诏书到达奉新,徐灿作为人才被朝廷选入南京国子监深造。二联写御史台今年选拔了贡士,来年朝廷开办鹿鸣宴时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三联写卞和从此怀抱着一块荆楚的璞玉,有望受到能工巧匠精雕细刻;越国的薛烛一向善于辨别太阿宝剑,侄孙定能受到独具慧眼的名贤赏识。尾联写不要说南京的秋色很迷人,还希望来年朝廷选拔考试时能取得更好的名次。诗人对侄孙徐灿寄以厚望。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徐灿参加应天府乡试,果然高中经魁。
徐浩之诗歌传世作品甚少,然仅从此四首赠贺诗作看,十分符合作者身份,遣词造句十分严谨,且用典精当,寄语殷切,当属贺赠诗歌之精品。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