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活跃着一支懂法律、通民情、有威望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用法律知识解“法结”,用乡土智慧化“心结”,让法治阳光照进田间地头。
以法为尺:专业调解彰显法治力量。
“宅基地界限不清闹了近一年,多亏老涂用土地承包法给我们画出了‘法治标线’!”冯川镇赤埆村村民何某指着新砌的院墙感慨道。作为该村“法律明白人”的涂来友,在调解这起积怨时,不仅带着《民法典》《土地管理法》逐条讲解,还协同司法所调取土地确权档案,用红绳拉出“法律边界”,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这支由村干部、乡贤、退休干部组成的113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全部通过司法所组织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双考核。2024年来,累计化解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矛盾、劳务合同争议等案件135件,调解成功率达95%,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情理交融:乡土智慧织就和谐纽带。
“法律条文是骨架,但调解还得有温度。”有着15年调解经验的“法律明白人”宋燕深谙此道。在处理一起赡养纠纷时,她白天给子女们讲《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晚上陪着老人唠家常,用“孝道课堂”唤醒亲情,最终促成子女签订“轮值赡养协议”,让八旬老人老有所依。
冯川司法所创新推行“三杯茶调解法”:第一杯茶平复情绪,第二杯茶梳理诉求,第三杯茶签订协议。这种充满烟火气的调解方式,配合“背对背沟通”“亲情修复日”等特色机制,让36件涉家庭邻里纠纷实现“零反弹”。
数字赋能:云端解纷跑出加速度。
“没想到微信视频也能做调解!”在外务工的胡某通过“法律明白人”远程调解,因工负伤纠纷达成和解。“网络法律明白人”小杨通过微信视频面对面调解、调解文书网络传输或邮寄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指尖上”的便捷法律服务,实现矛盾纠纷调解“零次跑”,让12起跨省纠纷实现“指尖化解”。
从针锋相对到笑颜相对,从剑拔弩张到互谅互让,冯川镇“法律明白人”正用法治思维和创新实践,在基层社会治理画卷上描绘出“枫桥经验”的生动图景。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