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老兵肖银禄,19岁入朝参战,肩扛炮弹穿梭在硝烟中…
老兵肖银禄,1932年出生,湖南长沙县人。1951年初他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湖南兵营训练一段时间后,便随炮兵第11团入朝作战……
前些天,我在罗市镇梧岗村的赵家采访到肖银禄的儿子肖剑波。从他的口述中,我进一步了解到老兵肖银禄入朝作战的一些经历……
肖剑波告诉我,他父亲19岁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一位高炮装填手。父亲中等身材,但挺壮实、机灵。父亲生前讲过,他所在的炮兵第11团参加过元山港防御战。据查阅资料显示,炮兵第11团在这次防御战中,配属朝鲜人民军,阻击美军的登陆企图,对抗美军的空中优势,曾对新岛敌军实施火力急袭,毙伤40余人。炮兵11团先后进行过“第四次战役支援”、“防御作战”、“反坦克作战”等战役,以“能打、能拖、能吃苦”著称,其战绩体现了志愿军炮兵顽强的战斗力与战术的灵活性。
炮兵装填手在作战中不但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还要有快速反应能力,更需要高强度的体力。老兵肖银禄在一次高炮对空战斗中,他和战友扛着几十斤重的炮弹,来回穿梭在敌机疯狂扫射的硝烟中,拼着生命把炮弹运到炮位装填,确保炮火的持续输出。肖银禄和战友虽然年青,但连续不断地运输炮弹要付出高强度的体力,手磨得鲜血直流,双腿累的像灌了铅样的沉重,筋疲力尽……美军的飞机不断俯冲、扫射、投弹,乱石和弹片横飞,随时有生命的危险,战斗的惨烈无法想像……
肖剑波说,他父亲生前讲到这里就哽咽,因为他看到身边的一个个战友,甚至有的连干粮还在嘴里嚼着来不及咽下,就倒在阵地上。他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用生命和鲜血织起高炮严密的空中火网,挫败美军“空中优势”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肖银禄转入非战部队,继续在朝鲜执行维和、医疗援助、人道主义救助等任务,直到1955年回国。后在湖南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又随兄长肖银伍在宜丰县花桥学做泥工。1958年在家乡与姑娘王元秀结婚,先后生育3男2女。不久,全家随迁至罗坊的梧岗村生活。
八十年代我在罗市乡政府工作时曾蹲点过梧岗村,与老兵肖银禄有过多次接触,所以并不陌生。九十年代中期我在乡政府负责武装工作时,每年“八一”建军节,要邀请退伍军人一起座谈,记忆中老兵肖银禄给我们讲述过他在朝鲜当炮兵的作战经历。
老兵肖银禄因从湖南入伍,笔者已无法查到他入朝作战的有关信息和资料。尽管如此,但他胸前的纪念章足以证明他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所作出的贡献!
2019年4月,老兵肖银禄不幸去世。他膝下四代同堂,家庭成员达40人。有党员、军人、大学生、农民、工人、企业老板。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遵纪守法,发扬革命传统,秉承良好家风,为家族争光,为社会添彩……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