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北乡雅溪宋氏第11世只有一位进士,名叫宋应和,他是宋诰之子、宋国华之堂侄、宋应星之族兄。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1“万历十四年丙戌唐文献榜”进士第22页载:
“宋应和,字道达,号约斋,北乡人。授福建兴化府推官,以治行内擢刑部主事,改工部员外郎,督理临清砖厂。旧例,秋冬砖料于上年终预派,豪强得以包揽,胥吏因缘为奸,扣克物价,砖不堪用,而民重困。应和立法,令窑户自领其旧造寄放,及验收未领者,均籍记之,诸弊一清。会重修乾清、坤宁二宫,工部以监督请,上知其才,即以命之。工成,省费万计,升太仆寺少卿。祀乡贤。”
诸版《南昌府志》和《奉新县志》亦有类似记载,兹结合第10修《宋氏宗谱》相关资料,将宋应和生平事迹考述如下:
宋应和,字道达,号约斋,奉新县北乡(今宋埠镇)牌楼村人。8世宋岳系独子,生宋庆云、宋龙、宋庆、宋庆祥、宋庆瑞5子。长子宋庆云,号一峰,娶县治北门周氏,生宋恩、宋诰、宋诏3子;宋庆云次子宋诰生宋应和,宋应和系雅溪宋氏长房宋惟宁支第11世裔孙。
宋应和于明万历元年(1573)中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赴京会试中式,殿试赐唐文献榜第3甲第254名同进士出身,初授福建兴化府推官(正七品),其职责是“理刑名,赞计典”。因其治行优异,被内擢刑部主事(正六品),主管一省刑事案件。
不久,宋应和又因考核优秀而升任工部员外郎(从五品),被委派督理临清砖厂。宋应和从推官到刑部主事,主管的都是刑事方面的工作,但调工部员外郎后,负责的事务却是工程管理,这对宋应和来说显然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对他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临清砖厂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临清州(今属山东聊城市),是一个生产皇家用砖的指定厂家。从前,每年秋冬要采购的用砖都是在上年底预订的,当地豪强因为有权有势,朝廷用砖都被他们包揽了,主管官员因此得以从中牟利,他们无端压低砖价,砖厂被迫降低质量,导致采购的砖因质量低劣而无法使用,百姓也因为生产的砖没有利润而陷入生活更加贫困的窘境。
宋应和到临清州上任后,经深入窑户调查,他了解豪强包揽、扣克物价诸弊端以后,制定了朝廷采购用砖的法规和程序,规定朝廷用砖必须由朝廷认可的窑户供应,窑户生产的砖当年未能全部采购的,经朝廷官员验收之后,允许窑户寄放封存,登记在册,次年优先予以采购。这项规定实施以后,各种弊端都得以杜绝,从而保证了朝廷工程用砖的质量和数量。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皇宫发生火灾,乾清、坤宁二宫被毁。万历二十五年(1597)夏,朝廷决定重修。工部自感责无旁贷,请求自任监督,推荐尚在临清督理砖厂的员外郎宋应和负责该工程。万历皇帝深知宋应和之人品和才能,遂命宋应和负责该工程的监督工作。
万历二十五年(1597)九月十八日,宋应和到任理事。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1第22页载宋应和《乞解任终制疏》说:
“(臣)调任今官,于二十五年九月十八日到任管事,上思内工责成之严,多方程督;下念各户凋疲之苦,极意拊循。幸两陶无苦窳,砖已辐辏。臣自谓殚力竭心,或少尽职分万一。乃本以蒲柳之姿,不堪狗马之任,精耗于焦劳,力疲于奔走。今春以来,痰疾时作,然犹勉强支持,冀终任使。”
乾清、坤宁二宫重修工程启动之后,宋应和“上思内工责成之严,多方程督;下念各户凋疲之苦,极意拊循”,他对施工方严格督理,对供料方极意安抚,窑户看他的面子,才有供需双方密切配合的效果。他“殚力竭心”,多方协调,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由于他一连数月每天都在工地上奔走,并不强壮的身体很快便支持不住,“精耗于焦劳,力疲于奔走”,第二年春天,他“痰疾时作”,但仍带病坚持履职,希望能坚持到工程全面竣工。
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三十日,宋应和突然收到母亲病逝的噩耗,他“悲号哀伤,前痰增剧”,万不得已便呈文向朝廷请辞,要求回家奔丧,料理母亲的后事,但万历皇帝却以“该员办事忠勤,一时委任无人可暂行管理”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九月十六日,宋应和已“三次呈堂求委代署,未蒙允行,盖以砖料内府所需,责任甚重,未易转委”。宋应和在上疏中反复解释说:
“臣闻丧已三月矣,臣身在缞绖,而俨然与吏人相对,何以为颜?日辍哭泣,而营然以簿书为务,何以为心?含殓弗亲,苫块久旷,而依然宦署官守之是恋,又何以为子?毋论识者疑臣鄙臣。臣粗具五形,良心未死,又胡能一息安也?况臣哀毁之人,不能躬亲政事,一切验收事体,俱假手州卫等官。即欲勉强稽查,而病体危羸,方寸已乱。倘有舛错,臣将何所逃罪?是忠孝两无当也。每念及此,五内崩裂,数日以来,痰喘上攻,寝食俱废,气息微弱,药饵罔功,医官于承志等诊视,咸谓劳役忧郁所致,非解任静摄,难望痊可。”
宋应和在上疏中反复说明辞官的两点理由:母亲未葬,心中不安;方寸已乱,无心履职;痰疾增剧,药饵罔效。倘因此误事,是不忠不孝。这个理由无疑是十分合理而充分的。因此,宋应和最后十分恳切地向皇上陈述说:
“用是披沥具奏,窃为琐琐下情,不宜以仰渎圣听,但明王风世,孝治为先,即蠕动舍生,并荷大造,而臣独填身沟壑,自乖名教,亦必圣心之所恻然而矜也。伏望怜准下部,查照旧例,将臣印务就近委官署掌,臣得回籍奔丧,臣心少安,臣疾可愈,未死之年,皆衔恩之日也。臣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宋应和态度恳切,理由充分,万历皇帝料是否准其辞官葬母?不得而知。但两宫重修工程竣工之时,仅节省的银两都要以万计算,宋应和也因监督协调之功被擢升正四品太仆寺少卿之职。
宋应和何时得以回家?史志、族谱均无记录。他一生勤谨务实,对所任之事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因此获得皇上和同僚的高度信任。当他因母亲病逝和身体生病请辞时,朝廷竟然舍不得他离开,很长时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来顶替他的工作,足见他的人格魅力和难以替代的人生价值。宋应和逝世后,他被奉新人崇祀乡贤祠,足见他在老乡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