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个奉新人的身份变迁史,你是否感同身受...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一个奉新人的身份变迁史,你是否感同身受...

转载 方璜2025/06/07 16:47:51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远航奉新 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村民身份的变迁记


按照族谱记载,我们家祖祖辈辈就居住在奉新赤岸镇店前村(现叫店前村民小组“),是地地道道的村民。据说我们的祖先也是宋代从河南南阳迁来的,迁来此地定居后就在此开枝散叶,再没有迁动过了。


自1949年解放以来,我国人口户籍制度一般分为农村户口和非农村户口,每个人均有其归属。在农村生活的是农村户口,在城里生活的就是非农村户口。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由于城乡居民生活差别大,所以许多人打破脑袋要往城里走,就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对于世代务农家庭出身的孩子要改变自己身份,要“农转非”,出路大致有两条:一是当兵提干,二是考取大学。至于招工招干,对于农村无背景的孩子来说几乎比登天还难!这里主要是此类招工招干指标极少,即便有了指标,一般也是大小村干部的子女给占用了。所以对于像我们这样家庭的(农民兼手工业者)孩子,父辈耿直又不会来事,我只有拼命读书,吃得苦中苦考取大学,方能改变自己的现有身份,要不就只能继续“农N代”下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农耕生活。

记得1982年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考上了大学!临近开学时,父亲带着我去村委会(那时叫“生产大队队部”)找大队会计开“农转非”的证明,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了“农转非”正式纸张,非常激动。当徐姓会计开好证明盖上公章把证明给我们时,我当时那一刻感觉好像还为我“失去”农村户口转为非农村户口感到丝丝遗憾和惋惜(这是那一刻真实感受)!当然,过完片刻我就心花怒放了:“我终于要成为城里人,要过城里人的生活了!”这里得提一下那位徐姓会计(其大名忘记了),他是我们徐家村人,人很纯朴可靠,长得也是一个憨厚老实。开始我和父亲去队部找他没有找到,后到徐会计自家的自留地上找到他。那会儿各地农村都已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些田和地,各自都在忙自家的活,当徐会计听说我们是来开上大学转户口的,他二话没说立即停下手里的话回队部,立即给我开证明,并说“农村孩子考取大学不容易”的话!以后几十年我就一直没有见过徐会计,不知他现在生活得怎样?按年龄算他应该有八十多岁了,祝他健康长寿!

后来到了城里读大学,再后来又在京城工作生活几十年。虽说是生活在京城,也的的确确的城里人!但由于城市发展很快,许多新的居民小区就是在原城郊的土地上建成的 ,就京城而言,二环以内可以说是老城区,其他如三环、四环、五环,甚至现在六环都是新的城区,许多居民小区就在“城中村”里建造的。这几十年我先后住过的“七贤村”、亚运村、“又一村”、“双井村”及现在“张仪村”,都是属于城市新村民。换言之,我又做回了村民身份,或说我自始至终就没有脱离过村民的身份!当然,此“村民”与彼“村民”不一样,生活的场景及内涵也不一样。


前几年,老家的一些山地被当地开发区征用,开发区按征用的面积和一定的费用标准补偿给村民。老家村干部也通知我们在外工作的非农村户口人,说也可以得到一些补偿费用,只是在农村户口人补偿基础上打个折,比如7、8折。理由说是这是祖宗留下的山地,人人都应有份的。因为村里有了这一个说法,后来听说一些原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纷纷找人托关系,把自己户口又迁回农村,也就是说农村户口又金贵了值钱了,只是我家兄弟几个没有这样去做。

村民身份变迁,多少也反映了近半个世纪农村户口变迁的历程。当然现在要想做一个村民肯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且在内心深处自认为是一介山野村夫吧!



作者

简介

图片
翟因华,江西奉新赤岸人,法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居北京市朝阳区。
翟因华先生先后在江西财经大学(原江西财经学院)、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工作。历任助教、主任科员、副处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山西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会办公室总经理等职务。
翟先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在金融保险领域拥有30多年管理经验。
翟先生爱好文学、书法与摄影,在一些报刊杂志发表过作品,并出版过《行政赔偿法概要》、《银行保险》等书籍。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