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粮油供销说罗市
1949年7月8日奉新县解放。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百姓生活,一改旧政权仅有少许人操办运作、不事乡镇筹集粮、油库存的陋规,设立强大的"粮秣科"(即粮食局),在全县各乡镇遍设粮油购销管理站、所,以及在产粮区专设粮库,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和城镇居民的粮油供求。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我县,"农村劳力少、缺,田地荒芜,据1946年统计,全县只有耕地面积21、3万亩,由于水稻品种质劣,耕作方式粗陋,且只种一季稻(大禾),本县解放时稻谷产量仅有8000万斤,亩产227斤"(见《奉新粮食志》第7页。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响抗击美帝国主义侵朝后的第一枪,直到53年7月27日《……朝鲜军事停战协定》签订结束,我国粮、油供应前线部队,后勤供应形成"炸不烂、冲不垮"的坚固堡垒,保证了全体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三餐所需,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显示出了党和政府在基层设立粮油管理站、所的强大作用。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食饿的慌"!罗坊粮油管理所成立以来,无论是生产队、个体时期,积极动员他们扩大种粮面积,推广优质稻栽培,使适插稻田成几何式增长,指导农户科学用肥,使他们增产增收。
上级有关领导们历来重视粮油建设,体现在供应粮油部门日新月异、仓储管理进一步完善。从狭窄的中街罗家祠堂,到略宽阔的司马笫,再到今天排列有序,地域广大的罗市粮食购销公司(在土管所对面),那谷仓容量500万公斤的13幢建筑,二车道的间隔距离、地磅、科学的验谷仪器,先进的防化通风设施,狭小通道遍安铁网等,使库粮免虫咬鼠伤、谷粒杜绝霉烂变质。
罗市(1983年后改称)粮食购销公司,贸易灵活、渠道多样化。1989年,我随供销社汽车去上高进货,曾多次在此运粮去上高塔下地区粮仓(通有专线铁路)……
自成立以来,罗坊(市)粮油管理所,为方便农户交公、余粮,在重要产粮区竹溪村,曾建有多幢粮库,极大地方便了坪上、巴源、茭湖、竹溪四大队群众。
罗坊,是个古老的烟、纸业集镇,有众多个需供应商品粮、油的居民,粮管所每月供应足量快捷,服务态度良好,产品货真价实。每年到了售粮(含定购粮)时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几十年来罗坊粮油管理站便民措施齐全<如:备有茶水等>,服务周到,从未因消极事件引起不愉快争执,售户们均满意而归。
实行市场经济后,他们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随机应变、灵活贸易,联手推出闻名遐迩的"奉新大米",成为我县在全国粮食供应链中的"拳头产品"。鞠躬尽瘁、共襄盛举,改名后的罗市粮油贸易分公司原副经理温祖国,以单位为家,参加工作四十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被评为"经济师",多次选为县局和站(所)"先进工作者",于1988年荣膺宜春地区粮食局"先进个人"表彰;1999年获地区局"优秀防化员"称号……
先后在罗坊(市)粮油管理站和粮油分公司工作过的有:陶方顺、赵永贵、罗会林、周善和、彭举贤、刘茂桃、陈祝康、谌厚礼、章祟富、涂益智、冷祥瑞、江火根、李成儒、张兴德、帅玉泉、骆亿宝、陶克莲、周登金、陶同玉、温祖国、许祖春、肖梁兰、龚雨明、许祖青、傅小明、潘隆平、宋方远、陶同钢、帅品礼、赵隆英、周小平、廖祖娅、刘衍娥、邹书会、洪立娟、魏先云、曾树兰、曾树义、古和长、宋名辉、陆学林、何竹炎、水英、许家华、罗小花、余定健、赵昌根……排名不分先后,因时间久远记忆有误,未列芳名者,请予谅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粮国安,无粮则乱";千百年来成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利益的大事。人们相信,粮油行业一定会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鸣谢:本文由原罗坊粮油管理所副所长、罗市粮食购销公司副经理温祖国提供详细资料。在此,向他表示深切的谢意!
吴庆根/文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1957年10月生,奉新县供销社退休人员,爱好文学。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