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寻访探究!仰山东岭村的一幢赵家土屋,曾有过的一些重要历史真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寻访探究!仰山东岭村的一幢赵家土屋,曾有过的一些重要历史真实...

转载 方璜2025/06/30 16:09:4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远航奉新 作者:远航奉新 4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寻访中共奉新中心县委遗址:仰山乡东岭村赵家土屋




甘道友/余凤英


6月25日上午,我相约仰山乡的老同志赵隆美,一同踦上摩托,前往东岭村去寻访中共奉新中心县委遗址……


从仰山乡出发,沿着去东岭的水泥路一直蜿蜒直上,大约4华里路程,便到了我要寻访的目的地:中共奉新中心县委遗址一一仰山乡东岭村赵家土屋。

中共奉新中心县委遗址一一仰山乡东岭赵家土屋


走近土屋,只见藤蔓垂延,残墙断壁,瓦砾遍地,满目疮痍。整个土屋在这大山深处显得格外荒凉、萧瑟,如同一位被遗弃的老者,寂寞地等待着生命最终的消逝……

赵隆美介绍,这幢土屋砖木结构,两幢进,是东岭赵家的祖屋,也是建筑面积最大、最有气派的一幢土屋。对于是那个年代由赵姓何人所建,已无法追溯。历史上,赵姓在整个奉新就有12房,其人口分布甚广,东岭的赵家在仰山也是声名显赫的一个大家族。笔者发现,这幢土屋的周边确有数幢老屋已近废墟,早已没有人家居住。但毛竹茂盛,良田皆是,树木参天,许多果树也有相当的年份。山间用乱石砌成的原始山路长满青苔,依旧弯弯曲曲四通八达,山峰连绵,泉水流淌,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凉,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当年东岭赵氏人口相对较多,在这里居住犹如世外桃源,人丁兴旺,富庶可期。由此可见,也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山村。

1939年3月,奉新沦陷前夕,中心县委书记余白秋赴赣西北特委汇报工作,县委少数成员亦在战乱中冲散,与组织失去联系。赵隆朴、余家涛、熊典钊、黄鑫在这危急的情况下,经过磋商,决定把中心县委转移到仰山东岭。这段时间,由于日军的侵略,党组织活动除了上富、罗坊、游落和靖安瓦桥4个区委在进行工作外,其余都处于停顿状态。这种局面持续了2个余月。


中心县委迁移到仰山东岭,赵隆朴不但有着长远的考虑,也体现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具备了一定的领导智慧和决策能力。他认为:一是东岭大山深处早年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活动,说明这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二是东岭赵姓人居多,自己是赵氏族人,便于开展抗日斗争;三是赵氏土屋宏大,具备了设置办公、开会、医疗、住宿的条件;四是东岭山高路陡,土屋隐密山林,日军恐惧设伏,不敢轻易进山扫荡;五是山路通达,户户相连,危险时刻,人员便于疏散、躲避……

5月下旬,余白秋从赣西北特委返回奉新,得知中心县委机关已迁徙仰山东岭。随后便赶到东岭主持召开了中心县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赵隆朴、余家涛、熊典钊、黄鑫等人。会上,余白秋传达了赣西北特委要奉新县委在敌后地区周围继续发展党的组织,搞好统战联盟,做好群众工作,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同时,还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讨论了恢复、发展党的各级组织,建立抗日游击队和莱阳山根据地,与潜伏在各地的同志取得联系等事宜。为了便于坚持原地斗争,县委决定,将党的工作活动重点,放在上富、罗坊、游落和瓦桥4个区。会上,鉴于部分中心县委成员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实际情况,县委进行了人事调整:余白秋继任书记、赵隆朴任副书记、熊典钊任组织委员、黄鑫任宣传委员、余家涛任民运委员、凌振球任靖安临时县委书记。


6月间,余白秋调回赣西北特委工作。余走后,特委也没有立即任命新的县委书记。当时,县委处在没有书记领导,又同特委联系不上的困难局面下,赵隆朴挺身而出,忠于职守,继续领导县委开展工作,使奉新县党的组织和人民抗日救国的革命斗争不断向前发展。



9月初,中共赣西北特委决定:由赵隆朴担任中共奉新中心县委书记。此后,赵隆朴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与组织委员熊典钊以教打(国术)为名,在东岭、白水岩、横北、水口塘、洞头、圳下一带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先后在这些地区发展一批党员,组建了东岭党支部,熊典钊兼任支部书记。


笔者在寻访中,从赵隆美口中得知,赵隆朴不但会武术,还有轻功。东岭村与赵隆朴年龄相仿人虽然都已不在人世,但口口相传他在土屋内常练轻功,他可以从下幢的天井利用轻功一跃至上幢的天井。我站在土屋的门口往里张望,那天井的围石在杂草中还清晰可见,两个天井的距离也少不了三、四丈之余。民间传,赵隆朴身材魁梧,手脚灵活,是能徒手对付几个人不在话下的练家子。


查《奉新赵氏家谱》记载:赵隆朴父亲生有九子,他排行老七。娶县城徐氏蕙珍为妻,于民国丙子(1936)年生有一子。1940年9月,中心县委遭到破坏。10月间,赵隆朴离开东岭去宜春找党组织,与特委3位同志隐居在宜春小洞乡党员赖自庭家中。由于坏人告密,赵不幸被捕,在宜春慈化周源冲被敌人杀害,年仅31岁。


老同志赵隆美帮助笔者查阅《奉新赵氏家谱》


仰山乡东岭赵家这幢土屋,从1939年3月奉新沦陷前夕中共奉新中心县委迁入至1940年9月中心县委遭到破坏,仅约一年半的时间。在这短暂的岁月里,它承受了多少苦难艰辛,经受了多少狂风骤雨,我们已无法用文字描述。但我们深知,既然历史选择了东岭,共产党人选择了东岭,就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东岭这幢土屋注定要注入红色血液,它的红色故事将永远相传,它的革命色彩将熠熠生辉……


站在土屋前,我凝望东岭层层迭迭的山峰,那气势,不正是先辈们在党旗下铿锵有力的誓言吗?那雄浑,不正是先辈们临危不屈铁骨铮铮的身躯吗?岁月那有静好,只是有人为你遮风挡雨;生活岂能常安,皆因有人为你克险排难……


(寻访中,得到赵隆美、赖斯贵、张世洪、邱庄龙等朋友的支持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本文有关史料来自《中共奉新县党史》第一卷)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