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灵芝史话樊明芳灵芝,本为灵芝科、灵芝属真菌,实体多为一年生,少数为多年生,菌盖半圆形或肾形,表面红褐或紫褐色,有漆状光泽。菌柄紫红褐色,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或立木、倒木上,也可人工培养。具有补气
赖德钦,抗美援朝牺牲的志愿军,至今英魂未归…甘道友罗会钧查阅《江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上记载,罗市镇从大革命时期到抗美援朝共有32位烈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其中在抗美
熊鼎钟赋景诗鉴赏樊明芳近读《奉新熊氏通谱》,在其卷二·鸣公支世系第252页收录有署名“端公二十八世孙鼎钟敬题”之《赋景诗十二律》,是12首以熊氏祖居景观为题材的七律,每诗冠以四字标题,并标注该景所在地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五:仙人定位始建罗氏宗祠四幅对联文化价值极高甘道友罗会钧罗市镇的竹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务本堂、二牌头、学子堂、五有堂、合面厅、旗冈基石、明、清
一对老革命夫妻的烽火岁月--记老战士廖亦焕与李秀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奉新县澡溪乡澡面村,经常会看到一位七十左右、一口北方话的精瘦老太太,她在集市上采购完东西后,推着一辆后架载满物品二八大杠,蹬着脚踏
苦难已成为记忆1988年农历腊月21日,离过大年只有9天了;这时,阴沉了几天的天空,突然气温骤降,天空飘起了小雪,冷的令人难受,似乎在印证"江西无雪不过年"的古谚语。显然,我们澡溪供销社综合门市部南货
严必大辞官孝母樊明芳严必大(1836-1873),字绳孙,号希周,行遨三,严盛日曾孙,严珂次子,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街人。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同治七年(1868)登进士第,系罗坊严氏第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四:朱学士侄儿娶竹溪女旗冈罗氏拆坊迎大轿甘道友罗会均朱轼(公元1665一1736)江西高安人。清朝中期的名臣和史学家、教育家。他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任庶吉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后
严朗垣断案如神樊明芳严拱(1762-1826),原名得志,字德星,号朗垣,行兰二,严盛昌曾孙,严亦慈之孙,严宗浩长子,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街人。邑庠生,乾隆六十年(1795)领乡荐。嘉庆六年(
严晖吉典治粤湘樊明芳严晖吉(1767-1832),字挹谦,又字君锡,号霁皋,又号惺吾,行高八,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罗坊街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领乡荐,嘉庆六年(1801)登进士第,系罗坊严氏
老兵饶永兴,一路走好!8月1日这天,我去了罗市镇店前村南岭看望抗美援朝老兵饶永兴,并写了一篇《我与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忘年之交》的文章在“奉新远航信息”发表。不料,在8月2日饶老患脑溢血被急送奉新县人民
常年气温平均气温14度,奉新有个听见名字就想去的地方龙江河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桃源”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地名。人们听到这个地名,自然会联想起"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句″。本文推介的这个桃源是奉新县石溪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三:雪伢仔带兵进犯竹溪罗武师率众杀敌保家甘道友罗会钧话说有个叫雪伢仔的人,有勇有谋,胆识过人。他自小习武,尤其是他手持的兵器“带钩花枪”,被他练的出神入化,无人可挡,枪指之处,不死
帅嵩龄宦游山东省樊明芳帅嵩龄(1809-1890),原名汝寿,字永年,一字松乔,号仁山,行铭二,奉新县北乡(今宋埠镇)榨下村人。弱冠补邑庠生,道光十七年(1837)中式第82名举人。后应会试,屡荐不售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二罗氏建宅不分坐向数口古井永续利用甘道友罗会钧在采访罗市竹溪古村的故事时,老同志罗运财告诉我,竹溪古村有两个特点。一是古村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老宅,不管是五幢进的大院,还是普通的楼房,
我与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的忘年之交2022年6月,我在罗市镇店前村南岭小组采访到抗美援朝老战士饶永兴,把他的战斗经历写成文章在“奉新远航信息网”等平台发表。当时我承诺,以后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会来看望他
荒凉之美有些地方的风景看过一回,便不想再看了,而五梅山则令人百看不厌。也许是对它情有独钟,每年暑假,我都要到这里来看看。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海拨1516米的五梅山是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主峰之一。苍苍莽葬的
海拔996米,奉新境内最凉爽的村庄龙江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推杯换盏间朋友向我打听奉新境内夏天哪个村庄最凉爽,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茅岗铺″,而且还加上一句:"没有之一"。茅岗铺是澡溪乡九仙村的一个
罗市镇竹溪古村故事之一罗氏徙居竹溪八百年三个兄弟分堂不分族甘道友罗会钧奉新罗市(坊)镇的罗氏,是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之一。罗市历史上有四大姓氏“严、罗、王、邓”,罗姓排列第二。可见罗氏家族在历史上已经有很
帅寿昌供职翰林院樊明芳帅寿昌(1767-1832),原名慧生,字芳芷,号子定,奉新县北乡(今宋埠镇)锁石村人。他父亲帅统世,字广臣,号垂轩,业儒,生效之、孔闻、寿昌三子,老大和老二均以务农为业,独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