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金牌“老娘舅” 化解“千千结”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金牌“老娘舅” 化解“千千结”

转载 徐璐2022/12/20 08:35:1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奉新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168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会埠镇位于奉新县城西部,距县城20公里,镇域面积209.3平方千米,是平原至山区的结合部。全镇辖12个村委会,1个集镇社区,159个村民小组,8228户,2万3千余人,城镇人口5256人,城镇化率22.9%。境内北有越王山、南有华林山,西有头陀山,三山簇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优势;潦河从会埠中段横穿而过,两岸山林田原,奉新河段最美的十里画廊因为是农业、林业大镇,人口众多,农田水利、征地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较多,各种矛盾纠纷也较多。

近年来,会埠镇在总结以张顺华等同志为代表的有关基层调解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县委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模式。创新人民专职调解员机制,2018年在全县率先成立“老娘舅”工作室,组建聘请镇村两级“老娘舅”调解员队伍,筑牢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有效破解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5年多来,上千件矛盾纠纷案件经老娘舅”调解,实现了“无上诉”“无上访”“无缠诉”。

扣好调解员队伍的“第一粒扣子”。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必须要有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队伍,扣好调解员选聘这“第一粒扣子”。选聘工作由会埠镇党委牵头主导,选聘对象要求组织纪律性与工作责任心强,为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品行端正、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按照“民主测评、镇党委推荐、县直有关部门考察联审”的程序严格选聘,合格后才能上岗。选聘主体为具有10年以上群众工作经验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老干部等,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善于沟通协调,有着“会讲本地话、了解本地事、掌握本地情、知晓本地俗”的优势,能够很好的拉近矛盾双方的距离,在处理当地纠纷时有亲近感,群众认可度高。选聘后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方式集中组织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依法调解、以德调解和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筑好调解员队伍“三面墙”。“第一面墙”,经费投入机制,将“老娘舅”调解员工作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和乡镇财政兜底,适当安排“老娘舅”调解员工作补助经费和“老娘舅”调解员补贴经费。“第二面墙”,待遇保障机制。签订调解员合同,聘期五年,工资待遇参照县事业编标准实行,并由乡镇为其解决社保、医保,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第三面墙”,场所建设机制。规范设立镇村两级调解工作室和“法律明白人”大讲堂,并配备办公设施,为矛盾纠纷化解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对表现突出的调解员予以冠名,打造了“张顺华调解工作室”等一批基层调解品牌。严格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场所、有人员、有经费“五个有”的标准,保障办公条件,解决“老娘舅”调解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调解员的工作热情。

念好考核“紧箍咒建立激励成长和约束淘汰制度,加强对调解员履职情况的考核管理。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对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宣传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等工作进行日常跟踪问效,建立台账,实行量化管理。二是纳入绩效考核。加大“老娘舅”调解员工作在镇村绩效考核中的权重,以此推动调解员主动工作、积极作为。三是严格奖惩措施。“老娘舅”调解员实行一年一考核,对考核优秀的调解员,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调解员职责、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降低工资等级或解除聘任合同。

今年4月17日,我镇召开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会埠镇征地移民安置工作动员大会,涉及征收的农户有400多户,而部分农户针对地块判定及房屋附属财产归属问题提出疑问,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矛盾纠纷。为此,我镇积极安排镇村两级“老娘舅”调解员全部参与进去,主动出击,靠前服务,迅速摸清涉及争议的农户底数和历史原因。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发扬白加黑精神全速为移民征迁工作保驾护航,提高工作效率和签约速度,迎难而上,穷尽办法,将征地纠纷化解在一线。在调解征迁纠纷的过程中,会埠“老娘舅”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政策一致,不优亲厚友,真正做到“阳光”征迁。截至4月30日,我镇抽水蓄能电站涉及的所有征地及搬迁安置协议全部签订完成,从召开动员大会到征迁清零工作顺利完成,仅用时13天,创造了“会埠征迁速度”的奇迹。

自“老娘舅”工作室成立以来,全镇镇村两级“老娘舅”共参与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600余起,和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一批困扰多年的疑难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全镇由矛盾纠纷引发的越级上访事项和群体性事件基本杜绝。目前,“有事找老娘舅”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基本实现群众有诉求“最多跑一地”和“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定分止争打“闪电战”。老娘舅生活在农村,能随时发现村民中的矛盾纠纷苗头,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便捷处置,许多矛盾纠纷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定分止争打“闪电战”,是“老娘舅”张顺华的“招牌”。在他看来,“诉调对接”的要诀在“快”,调解必须雷厉风行、速战速决,调处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消解纠纷双方的情绪。

护法安民当“定盘星”。老娘舅“离土不离乡”,能够不固定地点、不拘于程序、不局限形式,无论白天黑夜、节假日,随时能在“田头地角” 运用当地语言、本乡习俗与当事人进行沟通,拉近双方当事人的距离,化解矛盾纠纷,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效果好,在本地有良好的口碑,邻里之间有纠纷,第一时间求助“老娘舅”成为群众自觉,因纠纷引发打架斗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基本杜绝,调解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政通”。

“对症开方”啃“硬骨头”。“‘疑难杂症’不可怕,老娘舅出马全拿下。”提起老娘舅在调处矛盾纠纷中“对症开方”的本事,会埠镇党委书记涂青云直竖大拇指,“这类‘疑难杂症’,2022年4月,仅一个月,老娘舅们就成功调处了10多件。

这些“老娘舅”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角,今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75余起,和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效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老娘舅”,被干部们誉为“金牌”调解员。

“老娘舅”们经常说一句话:“人退休了,精神面貌不退休,党性原则不退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乐于奉献的精神永远不退休。”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让人民调解发挥先行作用,节约行政、司法资源,“老娘舅”们发挥余热,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