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奉新有一人因书法差点,被道光皇帝从状元降为探花...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潦河文艺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奉新有一人因书法差点,被道光皇帝从状元降为探花...

转载 方璜2024/02/06 09:32:5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奉新远航信息 4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帅方蔚时乖运蹇

樊明芳

帅方蔚(1790-1872),字叔起,一字子文,号石村,奉新县北乡(今宋埠镇)锁石村人,是我县有史以来参加科举考试名次最好的两名探花之一。据同治版《奉新县志》卷8·人物“道光六年丙戌朱昌颐榜”进士第49页载:

“帅方蔚,字叔起,一字子文,号石村,北乡人。资性英敏,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十岁能属文,长老见者,皆以为远到之器。年十四,出应有司试,学使黄冈李小松侍郎见而异之,擢第一。入县学,称为晏同叔一流,人盛为延誉,由是知名诸公间。巡抚江宁秦芝轩侍郎闻之,延入节署读书,与长君远亭、兵部耀会、次君修亭、工部念会,同受业于上元梅抱村孝廉。孝廉江南名士,博学多通,而节署多藏书,方蔚益肆力研寻,自二十四史旁及诸子、文选之属,手录成帙,累数百卷,学日益富。”

(同治版《奉新县志》书影)

从上文可知,帅方蔚自幼英敏,七岁时日诵千言,十岁时所作文章已令长老惊叹,皆以“远到之器”目之。十四岁时参加童生考试,时任江西学政李小松“见而异之”,将他比作北宋临川晏殊一类的神童,把他定为第一名,然后进入县学读书,从此名扬全省。时任江西巡抚秦芝轩听说后,将他接到节署,与他的儿子秦远亭、秦修亭等一同在江南名士上元(今南京)举人梅冲(字衷渊,号抱村)门下读书。有了这么好的条件,帅方蔚的学业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嘉庆十五年(1810),帅方蔚参加江西省庚午科乡试,中式第82名举人,年仅20周岁。道光六年(1826),帅方蔚参加了礼部主持的举人会试,他在《词垣日记》中详细地记录了本次参考情形:

“道光六年丙戌三月初六日,命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蒋公(攸铦)、工部尚书陆公(以庄)为会试正考官,一品衔署工都左侍郎王公(鼎)、署礼部右侍郎汤公(金钊)为会试副考官。初八日入第一场,钦命四书题:‘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无求备于一人,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钦命诗题:‘赋得莺声细雨中,得声字五言八韵。’十一日入第二场,十四日入第三场。四月初十日榜发,会元王庆元,直隶天津府盐山县人。方蔚中式第七十七名,本房为第十二房翰林院编修李公(钧),直隶河间府河间县人,丁丑进士。”

(帅方蔚《词垣日记》书影)

上述文字详细记录了丙戌科会试三场(考一天休两天)考试的主考、副主考、考试时间、钦命考题和会试结果:会元是直隶天津府盐山县王庆元,帅方蔚中式第77名贡士,阅卷房官是第12房的丁丑进士、翰林院编修李钧,他是直隶河间府河间县人。

十一日,考官率领会试中式的所有举人到午门谢恩,行过了三跪九叩首礼,到此时为止,帅方蔚已顺利通过了会试,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他已经是一名进士,一只脚已经踏上了仕途,起码应授七品职务。帅方蔚想到两天后就是殿试,他有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只盼着殿试早点到来。

殿试实际上包括两场考试:一场是复试,一场是策试,这两场考试都在保和殿内进行。按帅方蔚《词垣日记》载:

“十三日入保和殿复试,钦命四书题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钦命诗题:‘赋得首夏犹清和,得和字五言八韵。’钦取一等第一名吴文鼎,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方蔚名在二等第四十六名。”

保和殿复试实际上考的是以“四书”为题的一篇八股文和一首限韵的五言八韵格律诗。本次复试的结果是:钦取1等第1名是吴文鼎,他是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帅方蔚列2等第46名。复试结果只供参考,最重要的要看策试。

策试准备工作早在四月二十日就开始了:道光帝命大学士托津、曹振镛,尚书黄钺,侍郎王引之、杜堮、李宗昉、武忠额,副都御史韩鼎晋8人为殿试读卷官,然后由读卷官密拟策题,恭呈钦定,再入内阁扃门镂版搨黄,由鸿胪寺官设一黄案于保和殿内稍东,又设一黄案于丹陛上正中,这些都是考前必做的工作。根据帅方蔚《词垣日记》所载:

“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王庆元等二百六十五人于保和殿,策以荐举、训练、文体、刑法四事。……是日平明,内阁官朝服奉题设于殿内黄案上,读卷官等朝服入,至丹陛下稍前立,诸贡士公服由昭德、贞度二门入(单名由昭德门入中左门,双名由贞度门入中右门),礼部官唱名散卷,鸿寺官引诸贡士由中左、中右二门入至丹陛下稍后立,大学士自殿内黄案上奉制策出至檐下,授礼部堂官,礼部堂官跪受,兴,至丹陛正中跪陈案上,行三叩首礼,礼毕退。鸣赞官在案旁立,读卷官等听赞,行三跪九叩首礼,礼毕趋出。诸贡士亦听赞,行三跪九叩首礼,礼毕北面立。礼部官散题纸,诸贡士皆跪受已,行三叩首礼,礼毕,各入殿内就席对策。”

这是帅方蔚亲身经历的殿试策试情形:时间是复试一周以后,地点仍是保和殿,策试对象是王庆元等265名贡士,策论的主题是荐举、训练、文体、刑法四个方面,策试前有内阁官、读卷官、礼部官、鸿寺官、鸣赞官等一系列官员参与仪式,仪式结束方可入殿就席对策。若非帅方蔚亲历,今人断不信古人考试有如此繁文缛节。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结束后,读卷官阅卷时间只有两天,因为二十四日早晨,所有贡士都要进入午门听宣,即公布殿试最后结果,可见阅卷时间是十分紧张的。二十三日下午,当阅卷进入尾声,读卷官要确定前十名名单进呈御览时,尚书黄钺看到帅方蔚的试卷后十分惊异,认为“是卷古茂渊懿,出入史汉,为近三十年所未有。”太傅曹振镛及同事诸公看后都交口称誉,一致同意将帅方蔚定为第一名,第二名李秀发,第三名贾桢,第四名许前轸、第五名汪南培、第六名麟魁、第七名成观宣、第八名林星章、第九名朱昌颐、第十名温承悌。

二十四日早晨,道光帝的车驾从圆明园进入乾清宫,读卷大臣将拟定前十名名单和试卷上呈御览,道光帝详加披阅,认为帅方蔚“书法殊逊他卷”,而把第九名朱昌颐(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擢为第一名状元,将第三名贾桢擢为第二名榜眼,将第一名状元帅方蔚降为第三名探花,将第六名麟魁擢为第四名,将第二名李秀发降为第五名,将第四名许前轸降为第六名,将第五名汪南培降为第七名,将第七名成观宣降为第八名,将第八名林星章降为第九名,只有第十名温承悌名次未变。当日,前十名都受到道光皇帝召见。据帅方蔚《词垣日记》载:

“二十五日,上御太和殿传胪,赐第一甲贡士朱昌颐、贾桢、帅方蔚三人进士及第,第二甲贡士麟魁等一百十人进士出身,第三甲贡士熊炳离等一百五十二人同进士出身。”

二十五日早晨,道光帝在太和殿举行一系列仪式后,由宣制官宣制曰:“某年月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宣毕,再传胪官三人分别唱第一甲、第二甲、第三甲姓名;序班引状元出班,列从六品品级山下;序班引探花出班,列正七品品级山下;序班引探花出班,列正七品品级山下。最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至午门,跪置龙亭内,由校尉抬龙亭出,由仪仗导引至东长安门外张榜公布。一甲三人簪花披彩,骑马游街,送入顺天府领宴。

帅方蔚中探花后,他的对策答卷很快就传遍了京城,“家竟传抄,京师几为纸贵”,足见他的策论文章的确写得很好。可惜由于道光帝仅以书法取人,有眼无珠,将一位优秀的状元失之交臂。而道光帝认可的那位朱昌颐,虽然书法不错,但能力平平,到死也只做到六品吏部主事,被人称为清朝最窝囊的状元。

道光六年(1826)六月,帅方蔚以一甲进士授职编修。道光八年(1828)散馆后,帅方蔚被简放山东乡试副主考,所识拔多知名士。乡试结束后,复充国史馆协修、纂修。迁湖广道监察御史(从五品)。据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第791页载,道光十四年(1834)四月辛丑日,帅方蔚曾奏请查处长芦盐商非法牟利案。

又据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版《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第185页载,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庚戌日,帅方蔚因为查处科场舞弊案,因被诬告而被道光帝革职,旋即改为“降四级留任,不准抵销,六年无过,方可开复”。

据《帅心逸公支谱》卷7·昂支世系二第120页载,此后帅方蔚“奉旨管理五城街道,充乙未科顺天乡试外监试,覃恩诰授中宪大夫。奉旨巡视南城,转掌京畿道监察御史。丁酉京察一等,俸满截取,奉旨交吏部记名,以遇缺知府用,选授直隶顺德府知府”。

道光十七年(1837)十月三日,当帅方蔚将出任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知府,本以为可大展身手,干一番事业,可当他前往面圣谢恩时,道光帝却认为帅方蔚“才具甚属平庸,不胜知府之任”,让他仍“回原衙门行走”。这个细节被翁心存载入了他写的《翁心存日记》第一册第288页:

“是日掌京畿道帅子文方蔚,以选直隶顺德府知府谢恩召见。奉上谕:帅方蔚察其才具甚属平庸,不胜知府之任,着回原衙门行走。”

帅方蔚前已受到过“降四级留任”的处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吏部已推荐他出任直隶顺德府知府,不仅可官复原职,且位高权重,本是满心欢喜前往面圣谢恩聆训,不料道光帝一盆凉水当头浇下,令他顿时冷了半截。这位道光皇帝真是一位“因循守旧,绝少建树”的平庸之君,帅方蔚满腹才华,却遇上这样一位平庸皇帝,竟然两次因其得而复失,他也只好扼腕长叹,叹自己时乖运蹇,怀才不遇而已。

道光十八年(1838)二月,帅方蔚在京畿道监察御史任上,仍然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据《清宣宗实录》卷306载:

“道光十八年二月乙巳谕:御史帅方蔚奏,向来出使琉球诸臣随从家丁及闽省派往护送弁兵,携带内地货物,或包揽商货,前赴该国,昂价勒售等语。使臣册封外藩,原当约束家丁,无许滋扰。至派出护送弁兵,素非该使臣所属,弹压尤难,傥敢私携货物,倚势邀求,甚非体恤外藩之意,且与中国体制有关,不可不严行查禁。着钟祥密饬所属,认真稽查。如该使臣家丁竟有携带货物情弊,即饬令该使臣自行惩办,并遴派大员,于开船时留心查察,所派弁兵,如有违例私带及包揽商货,着即按名查拏,分别惩究,毋稍姑容,以除陋习而免扰累,将此谕令知之。”

(《清宣宗实录》书影)

帅方蔚上书向朝廷反映了出使琉球的使臣随从家丁携带内地货物,到琉球昂价勒售问题,引起了道光帝的高度重视。道光十八年(1838)四月,帅方蔚想到自己与道光帝如此因缘不契,念及人生苦短,还不如回家做学问或到书院主讲,于是他托病上书辞官,回到了奉新锁石家中,过上了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直到83岁无疾而终,这便探花帅方蔚在科场、仕途上跌荡起伏的一生。

帅方蔚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要有真才实学,是金子总会发光;倘欲于官场出人头地,总须有贵人相助。然若帅公方蔚,虽有贵人相助,却与皇上缘悭分浅,故仍是难有出头之日。

书法优劣本无绝对标准,个人喜好而已。帅方蔚却因此而错失了奉新县的头名状元,可见书法作为个人门面有多么重要。帅方蔚说自己“素不善书”,其实未必然。民间有人珍藏着帅方蔚书写的一副八言对联:

  对联题首为“朴庵大兄大人清鉴”,对联为“庆云扶质,清风承景;荆玉衡赏,幽兰怀馨”,落款为“子文弟帅方蔚”,钤有两枚印章。该书法以楷体书写,结构谨严,端庄秀丽,不失为上乘之作,足证帅方蔚书法并非道光帝所说的如此不堪,亦见其仅以书法取人之谬也。

欲获取樊先生著作

请联系:13870547288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