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荣立两个三等功!为奉新东垦的宋仲荣点赞…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奉新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荣立两个三等功!为奉新东垦的宋仲荣点赞…

转载 方璜2025/05/19 15:10:2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微信公众号 作者:远航奉新 6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志愿军老兵宋仲荣,入朝作战、攻打“一江山岛”荣立两个三等功…




老兵宋仲(宗)荣,1932年2月出生在江苏高淳县。1951年3月从江苏高淳县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20军特务团1营3连战士。1956年4月至7月先后任0080部队3支队1营3连副班长、班长、副排长。1952年因打坑道不怕牺牲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在大田受团部通报表扬一次,1955年在浙江台州攻打“一江三岛”登陆训练中荣立三等功一次。

笔者先后两次前往上富东风垦殖场采访老兵宋仲荣,两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动。老宋操一口家乡方言,实在是难以听懂,好待他儿子在现场给我翻译,才让我记录下这位老兵入朝作战和攻打“一江山岛”的战斗经历。


老宋年轻时身体壮实,个子高,有一把力气,擒拿格斗对付二、三个人不在话下。在部队,战士们都叫他“胖子”。如今,93岁的老宋,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精神抖擞,声音洪亮。他讲到入朝作战时眼含泪花,心情激动,战争的残酷让他不堪回首;当他讲到胜利时,手舞足蹈,充满童趣,却一脸笑容……

东风垦殖场的学生听老宋讲战斗故事,为老宋系上红领巾。

1952年6月,老宋和侦察排的战友们在一高地打坑道,每人只带上两个马铃薯作为两天的粮食,生存条件非常艰苦。打坑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伤亡,保存兵力,防备敌军的空炮火力的杀伤,并能有效地稳定防御态势,消耗和杀伤敌人。


老宋所在的高地,离敌人阵地仅千余米之遥。战士们在打坑道时没有水喝,喉咙干的直冒烟。老宋见状主动请缨,趁月色高照时爬出坑道,到敌人封锁区域的一条小溪去取水。他身背四只水壶,为了不弄出声响,用衣服把水壶包在一起背在身上。他借用地形的优势,一会儿跃起,一会儿匍匐,很顺利地到达小溪边。他刚装完水,准备返回坑道,却被敌人发现,他迅速几个翻滚,躲到一个高垛背后,敌人的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在夜空划出一道道闪光……


枪声过后,老宋凭着夜战经验,绕过敌人的火力封锁范围,安全地把四壶水带回坑道。他凭着机灵、勇敢,胆大又心细,出色完成这次可能“有命去,没命回”的特殊任务。不久,团部授予他个人三等功一次。

1953年,老宋随部队回国,后于1955年初奔赴浙江台州参加攻打“一江山岛”的登陆训练。这时他已担任侦察排副排长。


为摸请敌情,团部命令老宋所在的这个排在下半夜乘木船潜入山岛进行侦察。当他们登上岛屿靠近国民党的一个哨所时,一个敌少尉叼着香烟出来小解,侦察排的刘排长一个箭步上去锁住那个少尉的咽喉,接着一个背摔,把少尉摔入壕沟。不料,这个少尉身高马大,却把侦察排长压在地上。排长急呼老宋:“胖子,快点!”老宋见状,迅速扑了过去,反手扣住少尉的脖子,排长马上腾出身子,两人合力把敌少尉制服并押上木船。等哨所里的敌人发现时,老宋和战士们划着木船已消失在茫茫的江面上……

老宋向笔者讲述抓敌少尉的过程

经过对敌少尉的审讯,团部获取了一些为攻打“一江山岛”有价值的情况。团部根据老宋在关健时刻机智、英勇的表现,特授予他个人三等功一次。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老宋的军事技能在全团也颇有名气。他枪法准,几乎弹无虚发,他投750克的手榴弹,一出手在40米开外。正因为老宋在军事技能上有过硬的本领,团领导在全团大会上又给予他通报表扬的奖励。1956年7月,老宋加入中国共产党。

老宋夫妻与采访团队成员合影

老宋复员后回到江苏高淳县老家务农,1965年与当地的姑娘吴江英结婚,先后生育五儿一女,孩子们都以成家立业。早年,老宋按组织的安排来到奉新县东风垦殖场工作,直到退休。几十年来,他从不居功自傲,一直默默无闻。要不是这次采访,人们只知道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却不知道他是荣立两个三等功的功臣。


采访结束时,我与老宋及家属挥手作别,当老宋的身影渐渐离开我的视线,心中骤然涌动殷殷祝福,愿老人健康长寿,生活愉快;愿他的家人万事胜意,幸福平安。致敬,共和国的功臣!致敬,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

专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