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惊心动魄的狩猎
1978年5月5日阳光明媚,气温宜人。罗坊供销社召开狩猎会,全公社受到邀请的猎人们可神气啦!他们三五结伴喜气洋洋地来到了供销社收购部登记报到。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此举是向各位在去年通过放套、鸟枪射击、下滚钩、放弹珠等手段,获取到的野兽皮张交售于供销社,产生可观利润的激励、犒劳--会餐。别看平时的"吃一顿饱一餐",可在那一年到头油腥罕见的艰苦岁月,意义大着呐!
说白了,供销社开狩猎会也是"幌子",尝吃猎手们打的野味是真;待"硝馕齐挂、全副武装"的10多个猎人到齐后,在会堂、旅社部楼上大厅内进行了简短的狩猎表彰仪式,人人发一张可猎的百兽图。
我当时在兰田分店工作,在家休假闲逛时,由于拜访同事好友,蒙其热心,也在受邀之列,心情颇为激动,"受宠若惊"。
受邀请的还有恰时来罗坊供销社指导收购野兽皮张的县土产公司傅贤良,及走亲的会埠供销社收购部人楊大生,印象中他们都梳一个"领袖式"的包头,傅稍高、楊个子中等。
因了是原下放同生产队的人,我跟港下孔源来的老年男子宋奇兴(外号水猫里)坐在一起,听他小声说,其专在红田(今港下浙新队以东)小河中放滚钩,多次钩到"水猫里"(即水獭),久而久之,人们便干脆叫他外号"水猫里"。
他透露说,水獭,我们这里都是小爪形的,长约4、50厘米(含尾),牠的皮草,珍贵高档,底绒丰厚细密,颜色素雅,耐磨沥水,御寒性特強,与珍贵的貂皮同名。由于水獭的习性所致,牠们多在河中寻食鱼类,且十分机警,上岸少,故放套形同虚设,只得下河布设滚钩将其猎获,其祖上在清、民国时期也是干此营生的。放滚钩必须在河滩中,冬天河水浸骨、冷的人直发抖,而正是此时,收获也多,以鱼类为主。旧社会卖水獭皮是收购方用现洋(银元)从头量到尾的,有多长也就值多少钱……
严修彩叔,是河南泉甘人,我和他儿子严成贺是初中同学、好友,这也多了一个话题。仅个把小时的会散场后,大家慢步下楼之际,我见其嘴上包扎医用纱布,问询所致原因后得知:前几天的一个下午,暮色苍茫,他按例去村后山上巡猎,那知才走不远(今王义修先生屋后)朦胧中猛见有一只猫样野兽在缓慢蠕动,他忙举鸟枪瞄准"砰"地开火,可硝烟未散时,那物猛地扑来,他本能地用枪去挡,不料,牠随即横扫一爪,击中嘴唇,忍痛之际他倾尽全力用脚踢逃那兽,仔细一看背影,原来是只二三十斤重的荷叶豹……
这时,他嘴上鲜血直流,只得到医院诊疗包扎。我望着他刚毅、敏捷、果敢的面孔,心中除了钦佩,还是钦佩。
会后,由供销社收购部经理徐茂彩带队,前往选定好了的狩猎之地一3里半远的地方一一茅缝里,中餐由饭店准备。
此地在"窑上"(今大桥)前约120米处向北转弯后约行百把米即到,是梧岗阴村街侧潦河对面,宽约2,300米不等,伴河直下近三里远,南面是大海波涛般迤逦的山峦,直至华林山下,是千百年来人迹罕至、野兽糜集的地方,因长满芭茅,水草肥美故名"茅缝里"(又名茅缝嶂,今有省劳模、港下浙新队的吕清波率三个儿子<吕二中、呂三中、吕勇中>开发成苗木基地,修通车道,建房生活)。
我趁并肩步行的时机,出于猎奇新鲜感,迅速走近芭源坪安山的刘能钦师傅,听他说"放弹珠"一事。
罗坊芭源大队地处交湖大队东北的大岭山下,西南达上富东坑,西北至罗坊河南南源、李坊,这里茫茫林海,山峦起伏,10多华里无人烟,各类大小野兽非常丰富,社员们通过放套、鸟枪射击等,野兽收获颇丰,几乎隔天就有人来供销社卖野兽皮货。但遗憾的是该大队有鸟枪多支,导致精明的野兽嗅觉十分"灵敏",闻鸟枪铁味即遁,往往使猎人们空手而归。
鉴于此,他想方设法装线铳专打人膝盖高以下的野兽(不久后,其误伤一个罗坊林站护林员),还用香喷喷的猪油包裹滚珠、铁钉、拌上火药,中大型野兽(比如老虎、豺狗、坎狗(即野狗)、狼等,牠们一咬即产生摩擦爆炸、下巴断裂,造成流血过多死去。
"人人都有一个露水珠"!是相信玄学的刘能钦师傅的口头禅。放弹珠,此手法虽很残忍,但每每见效,他和家人们的费用、荤菜全靠它解决……
然后,他在我耳边悄悄地说:"打措的人大都是"欺软怕硬"的;老虎,就无人敢动,牠会寻硝烟扑来……"我觉得他说的有哲理,忙补充说:人类世界也是一样,丛林法则、欺善怕恶,吃柿子"拣软的捏"。
"快到了,莫做声"!芭源的戴龙友师傅,是个放套、打猎的好手,也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大小是个"官"呢!一切行动听他指挥。他早己安排了几个猎人从阴村下游渡船过河,偷偷从东向西寻猎,我们在西路,随他们向东"搜索",另有几人在南方要獈把守。进入"临战状态"了,人们纷纷取下肩上的"鸟枪",装上硝药铁条,向杂草覆盖、遍布岩洞的中心地带包抄……
其情景活象不久前刚看的电影《地雷战》里的鬼子进村,小心翼翼,东张西望。"砰"地一声,在以东(靠竹溪方问"响起,迅即传来嘈杂的声音,"打到了!打到了……"
我们西路一支再也不用"小小心心"了,端起鸟枪迅速上前……那知对方击中了一只野兔,却惊动另一只正在啃芭茅根7,80斤重的野猪。
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虎"!它战力强悍,竖起鬃毛不顾一切南逃,可走不远就遇张网以待的猎人们"砰砰砰"枪击拦截,牠见此路不通有生命危险,急转身朝西狂奔而来,迎头撞上了我们,走在最前面猝不及防的某"队友",见牠突然出现反应不及,野猪一个拱嘴,将那人高高抛起掉落在路边的芭茅中。
我见突然发生的"袭击",忙向后狂奔……戴龙友师傅,不愧是个老猎人,他沉着、冷静,勇敢地跨前几步对着的野猪"砰"地就是一枪,与此同时,从东方向对面追来的猎人们也向野猪射击,枪响后只见一团包含着霰弹的红火贴着我和戴龙友师傅头顶飞过……
狩猎,变成了一场混战,打猎人险被当作猎物枪杀,三人九死一生。尽管他们大都开了枪,但仅猎杀到3只兔子,猎手们由于慌张手抖瞄不准,让野猪逃出生天……
我今想起当时景象悸惧害怕,再也不敢参加这样的"狩猎"行动了。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此后也再无狩猎会了,这不是个别的决策者"醒悟"过来了,而是野兽皮张收购量断崖式下降。
现今,野生动物鲜见,甚至有的频临灭绝。野生动物也是地球村的邻居,人类有什么权利要置于牠们死地?显然,没有消费就没有杀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保护野生动、植物,是每一个公民应遵守的法律义务,任何违法者必将受到严厉的制裁。
非典的疫情源于此,殷鉴不远要警醒哦……
吴庆根/文
作者简介
吴庆根,男,1957年10月生,奉新县供销社退休人员,爱好文学。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