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罗坊冶城的革命星火:中共奉新第一个支部诞生记
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奉新广泛传播。奉新的许多先进青年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又在社会实际中,碰到了许多民族民主的问题,促使他们去思考、去研究,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会埠乡渣村私立小学校长涂振农就是在这年8月辞去职务,到省农专读书,寻找革命道路的……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山河亟待变革的时代。彼时的华夏大地,正遭受着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肆意掠夺中国的财富,操纵经济命脉,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封建军阀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黑暗如磐的岁月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浪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同一束束穿透阴霾的曙光,为无数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带来希望。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唯有彻底推翻旧制度,建立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权,中国才有出路。全国各地的工农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工人罢工、农民抗租抗税,向反动统治发起一次次冲击。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1926年9月23日,已经担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秘书党委、党团书记、共产党员涂振农,遵照中共江西地委“在赣江两岸和南浔铁路线加强党的发展工作”的指示,随退守南昌的北伐军回到奉新罗坊创建党的组织。
1926年9月28日,中共奉新第一个支部在罗坊冶城成立。图为党支部旧址:“对门祖堂”边上。
涂振农一到家乡,便和熊成、彭加伦、赵隆崇接头,并与驻扎在罗坊冶城的北伐军第6军军部紧密联系。他经过对奉新前一段时期开展革命情况的了解,认为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9月28日在罗坊冶城较为偏僻的“对门祖堂”边上的一幢土屋内秘密召集熊成、彭加伦、赵隆崇等共产党员开会,宣布正式成立中共奉新支部。涂振农担任支部书记,熊成出任组织干事,彭加伦担当宣传干事,赵隆崇等共产党员参加会议。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大使命,成为点燃奉新革命之火的先锋。
中共奉新第一支部的成立,意义深远而重大。它宛如一颗火种,落在奉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照亮了奉新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道路,它为奉新的进步青年提供了一个凝聚力量的核心,让他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从此,革命的理念不再是零散的星火,而是汇聚成了一团炽热的火焰。
保存完好的冶城老屋“大夫第”。当年北伐军第6军在此宿营。
年仅21岁的组织干事熊成,在上富、罗坊等地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将那些充满热血、渴望改变现状的进步青年吸纳进来,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构建起紧密的组织架构,使党组织成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桓名勋、吴文生等一批青年就是在中共奉新第一支部成立后加入共产党组织的。
担任宣传干事的彭加伦,当年也只有22岁。他在上富、罗坊一些烟、纸业工人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党的革命主张,让民众明白自身遭受苦难的根源,以及团结起来抗争的力量,极大地唤醒了民众的阶级觉悟。他在《我的自传》中记述:“那时国民党部各地都公开建立起来,工会、农民协会也普遍组织起来了,在农村中也开始了反豪绅地主的斗争。我的家乡到处燃起了革命的火焰。我当时是罗坊、上富一带革命运动的主要负责人。” 与此同时,彭加伦参与组建县农民协会,在冯川、干洲、罗坊、上富等地发展首批会员。在罗坊,他经常活动于工人之间,与工人交朋友,引导工人走上革命道路。他建立起罗坊工会,纸业工人周思崇、罗运寿、严成恭、兰铨裕、费钦甲、费钦科、严继美等相继加入工会。这些工会会员后来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为反霸斗争,为求解放,为争自由,前仆后继,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中共奉新第一支部以罗坊冶城为起点,领导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封建剥削、抗击反动军阀的斗争,为奉新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它是奉新共产党人革命征程中的一座里程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奉新儿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中共奉新第一支部的成立,为奉新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像一颗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这里走出的党员,奔赴各地,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得更远。在后续的岁月里,奉新党组织不断发展,成为了推动当地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共奉新第一支部在罗坊冶城点燃的这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将奉新这块沃土燃烧的如血般殷红;其精神如同璀璨星辰,在奉新历史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成为这座城市永远的骄傲和铭记……
冶城村街景“五指岑”老屋。当年去冶城的必经之路。
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成员简介
涂振农:1896年出生,奉新渣村人。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创建人,任支部书记。1925年5月由赵醒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奉新县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1943年1月30日叛变,1949年南昌解放后回南昌投案自首,1951年4月在北京被处决。
熊成:1906年出生,奉新上富高岭村人。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创建人之一,任组织干事。1928年夏在湖南洪江县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3岁。
熊成烈士的故居:上富镇高岭。
熊成烈士故居内留存的唯一物件。
彭加伦:1905年出生,奉新罗坊北岭村人。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创建人,任宣传干事。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十八集团军兰州办事处处长,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敌工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国家教育部工农教育局局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70年1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1978年11月15经国务院、中央组织部批准召开了“彭加伦同志追悼会”,并将其骨灰移放八宝山革命公墓。
赵隆崇:1908年出生,奉新冯川镇人。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成立参加会议人,1929年因土豪告密被捕,在南昌惨遭国民党杀害,时年21岁。
余激:1898年出生,奉新干洲水头村人。中共奉新县第一支部改选后任书记。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奉新党组织遭受破坏。8月,余激在九江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9岁。
(有关史料来自《中共奉新县党史》)
甘道友
奉新县罗市人,县财政局退休干部。曾聘任《法制周报》、《文学启迪》多家报刊记者。有《那远去的日子》、《长城能推倒吗》、《活在当下》、《尽在语中》、《酒啊 ,酒》、《广阔天地绽芳华》专著出版。系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江西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春市、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自定义html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