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米饭家乡没什么可炫耀的东西,唯值得重彩一笔的是红米饭。有道是:奉新的红米,浏阳的伞,宜春的女子不用拣。其实,奉新并不产红米,真正产红米的地方是属于奉新管辖范围里的一个极偏远的村子。这个村子便是
甘醴铭正直敢言樊明芳甘醴铭(1835-1884),派名常安,榜名甘杰,字枚臣,号次庄,祖籍法城乡(今会埠镇)水口村,出生于县市乡(今冯川镇)下坊甘家巷,系甘汝来之来孙、甘禾之玄孙、甘立猷之曾孙、甘绍曾
奉新信息网远航之恋一家服务于奉新本地的专业婚恋平台为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真实、平等、可靠的交流平台让同在奉新工作生活的单身人士有更多的机会遇到心动的那个Ta欢迎小伙伴们来我们平台报名~找对象,上远航之恋
关于牛的故事1968年10月,父亲作为黑五类,被下放到农村监督劳动改造。我们全家也随他下放到罗坊公社坪上大队兰家生产队落户。次年,队长(当时称革委主任)兰职树找到父亲说:老杨,你家老四也不小了,可以做
熊廷聘供职部曹樊明芳清乾隆年间,奉新县新安乡(今澡下镇)出过一位进士名叫熊廷聘。熊廷聘(1723-1779),字汤任,号莘圃,一号介石,熊仕恒长子,新安乡尖角村万溪(今万坑)人。他于乾隆二十一年(17
当艾草的清香氤氲了整个屋子餐桌上飘起蜜粽的甜香今天,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祝大家端午安康片片艾草总关情…端节门口插艾草(艾蒿)是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大习俗。为什么端节门口要插艾草?其来历民间传说版本众多
冰魂一片洒春秋一一记著名诗人徐冰云在当代文坛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星,他把永恒的清辉洒在奉新艺苑里,洒在中华沃土上,洒向海内外诗林中。他就是著名诗人、原奉新县文联常务副主席徐冰云先生。徐冰云先生早年负
农运先驱无名英雄革命烈士奉新县澡溪乡九仙村老街上有一户村民,厅堂正对大门的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五年十月颁发的革命烈士证书:饶龙光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
寻访抗战遗址一一灯架山六十年代读小学的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在老罗坊(今罗市)的“灯架山”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曾在这里打过一仗。事过境迁,唯有时光不可欺;恍然惊醒,唯有初心不可负。尽管这场战斗的硝烟随着
乡梓贤达济世良医——忆罗坊名老中医师帅鸿先生在罗坊璀璨文明的历史上,曾涌现出很多的优秀人才,贤达名士,他们为罗坊人民,为家乡建设,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罗坊医院的名老中医师帅鸿先生便
阴幼达著书立说樊明芳阴幼达(1260-1331),字中夫,号复春,晚号半痴翁,进城乡(今罗市镇)定兴(今属上富镇庄田村)人,系阴应梦四子、《韵府群玉》作者之一。民国二十五年(1936)版《阴氏族谱》和
热点关注:“烟卡”风靡校园,儿童危害之大!近来,一种新型的“烟卡”游戏在校园风靡,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之大,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烟卡”。烟卡就是孩子们将废弃的烟盒盖撕下,巧妙
情断澡水1969年3月19日晚,上海市徐汇区中学毕业的学生们,踏上了开往江西农村插队落户的列车,开启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生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3月20日我们一行人最终到了奉新县澡溪公
阴应梦筑楼课子樊明芳阴应梦(1224-1307),字谦甫,自号竹埜山人,晚号倦翁,奉新县进城乡(今罗市镇)定兴(今属上富镇庄田村)人。淳祐九年(1249)中举人。淳祐十年(1250)登方逢辰榜进士第,
我目睹大姐生命的最后时刻亲人的离去,是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经历的一段痛苦时光。那种无尽的悲伤,仿佛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将我们与逝去的亲人隔离在天堂与人间两个世界;那种生离死别之痛,如同在心头撕裂开一个无
义门陈氏家法解析樊明芳义门陈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典籍众多。然而,在其发展历程中,真正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并促进家族文化发展的当推陈崇主持制定的《家法三十三条》。唐大顺元年(890),陈仲之子陈崇任江州长
趣话干洲“半月塘”龙江河大凡到过奉新县干洲镇的人,只要稍加留意都会发现,偌大的干洲镇,几乎每一个村庄的门楼前都有一囗池塘,无一例外地呈半月状,好像一只微微含笑的明眸,被人们俗称为"半月塘″。两年前我为
视频来源:赣台荟附歌曲:附曲谱:附链接:昨天,台退役将领帅化民再回赤田老家祭祖,村里放起了鞭炮...
北师大毕业的民办教师——追忆我父亲的一段人生经历作者:廖路明父亲廖鹄声下放农村23年间,断断续续当过几回代课教师。教一天书,挣10个工分,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民办教师。刚回到乡下时,父亲一副白面书生模
致敬:新四军老兵余达珍五一前夕,我应奉新县新四军及红色文化研究会的要求,很荣幸地在县城采访到新四军老兵余达珍。余达珍,生于1928年4月,奉新干洲镇沙田村人。他3岁时失母,7岁丧父,上无兄长,下无弟妹